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青年报:博士生扩招 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0年4月24日2版发稿时间:2020-04-25 12:56

胡波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博士生扩招规模,引发舆论关注。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人。

  有人担心,博士生扩招会带来学历贬值和培养质量下降。一些高校为保证培养质量,相继出台“分流淘汰”机制。比如,清华大学在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时,明确提到“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也发布详细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

  严把人才“出口关”,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不过,博士生培养是系统工程,分流和退出只是大系统中的小环节,不是人才培养的终极意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应该在博士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即课程设置、科研素养培养等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仅以笔者所观察的一些文科专业为例,博士人才培养的部分中间环节还有可改进的空间。

  首先,课程体系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科的课程学分一般在20分左右,课程总数在8门左右,除却3门左右的公共课程,面对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其余课程多是入门、导学性质,考核方式只需上交一篇简单的课程论文,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类课程所占比例非常低。

  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是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者从身边一些博士生了解到,大家只是把博士课程看作完成“学分”的任务,第一年的时间为凑够学分,选修不少跟自己研究方向不相关的课程,第二年就直接进入论文开题阶段,研究问题难确定,研究方法不清晰,赶鸭子上架,“迷茫”在所难免。

  “唯论文”的科研评价体系,异化了博士生的学习目标和秩序。国内多数学校都以至少发表两篇C刊论文为基本要求。在此并不是否定C刊的价值,若是直接取消发表论文的要求,这于博士生未来求职而言,并无实际益处,毕竟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均以C刊为核心指标。鉴于当下C刊数量较少,不少期刊为了提高引用率,选稿偏重作者知名度和职称,博士生总体论文质量也无法与成熟的学者抗衡,而一些期刊也在缩减发表文章的数量,最终导致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不少人因发不了C刊而无法毕业。对博士生的评价标准是不是过于单一,有没有更加多元、有效的评价方法,需要各个学校、学科立足实际情况,认真检视,当然,多元并不意味着降低评价标准。

  导师对学生的投入和学生对科研的投入之间是正相关的,有的导师尽心尽责,定期开展学术研讨、读书报告等活动,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有的导师负责博士生数量过多,根本无暇顾及每个学生,还有导师行政事务繁忙,无法抽身,有名无实,完全靠学生自己摸索。

  毋庸置疑,考核是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作为系统性的培养机制,任何环节设置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为根本目标。严格、有效的制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对博士生进行分流淘汰的同时,还需要系统性、综合性考虑,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毕竟,在课程设置、学术训练、导师职责、评价方式等细节方面,仍有很多优化的空间。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南开大学“火山杯”AI应用创...
南开大学召开党建工作推动会
2025年南开大学科技周活动举办
南开大学举办第四届“碳中和...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