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是南开经济研究所创始人,南开大学第二任校长。他对南开经济研究所专藏的建设保护居功甚伟。“专藏”是对早期南开经济研究所藏书的统称。
1926年,何廉取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受聘南开大学商学院,以留学带回来的书籍,在教工宿舍建立个人图书室。这是南开经济研究所专藏之滥觞。后来图书室设在木斋图书馆,董明道记述:“一大室中设立图书室。室为三大间,依墙设架,高与墙齐,陈列所有图书杂志,室中设桌椅、为办公及阅读之用”。
何廉旨在实现经济学“中国化”,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以中国社会科学方面的经验的、记录的和实地的资料为收藏对象”。为服务中国,确立了“中国化”的藏书政策。
何廉身体力行,构建专门化的藏书建设模式。他到出版社书库和书店采选专业书籍;写信向各机构征集出版物;实地调查撰写报告和获取原始资料;收集政府档案和统计数据;搜集海外经济文献;发动南开经济学人参与藏书建设。
据黄钰生回忆:“(九一八事变后)他们(日本人)什么地方都要‘参观’……特别是设在图书馆里的经济研究所,因为那里有关于东北和华北的经济资料。1936年底,何廉到国民政府任职。此前,每次时局变化,都将专藏转移到校外安全地点。“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继任代理所长方显廷,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日军轰炸南开大学之前,专藏绝大部分已安全转移,免遭兵燹之厄。
1940年秋,专藏运抵研究所战时驻地重庆。为避免空袭炸毁书籍,何廉在长江南岸汪山设立书库,配套办公生活设施,为查阅资料人员提供食宿。将办公和研究生教学设在重庆南开中学。还建立借阅规则,派专人负责两地间借还。他从政后仍与南开密切联系,以在假所长身份为学校和研究所工作。他在藏书建设方面亦有贡献,据黄肇兴回忆:“有些国家机要资料渴望而不可得者,(他)往往利用职权给南开经济研究所利用的机会。”
此外,何廉还助力复校,续写专藏新的辉煌。1947年,他求助实业家卢作孚帮助调拨船位,代为运输人员物资,将十余名师生及六十余吨专藏安全运抵天津。其时,研究所“所藏有关经济学书籍之丰富,全国恐怕仍是无出其右的”。魏宏运先生说何廉在“保存学术资源和力量”所做的贡献,“应为南开人时时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