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每日新报: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 距今1200多年《祭侄文稿》——天下第二 在世第一
来源: 每日新报20190127 2版发稿时间:2019-02-15 10:30

 

《祭侄文稿》

  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落成于1965年的台北故宫的重要精品藏品其实都来自北京故宫和南京博物院前身南京中央博物院,无论收藏在我们国家的哪家博物馆,这些珍稀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永远不会变。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远宦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赵干的《江行初雪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半卷、宋徽宗的《诗帖》、米芾的《蜀素帖》、蔡襄的《离都帖》、陆游的《秋清帖》、朱熹的《秋深帖》……台北故宫的书法精品件件抢眼,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有什么特别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义引人关注?开创颜体楷书的颜真卿一向以工整楷书传世,《祭侄文稿》怎么会写得这么潦草?为什么《祭侄文稿》有的字迹明显枯墨,有的地方涂涂抹抹,像个草稿,还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只能算作第三行书?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黄春雨老师介绍说,《祭侄文稿》23行、两百来个字,长59.6厘米,宽29.2厘米,大小差不多像横着拼两张A4纸。《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的名头来自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那句话,天下行书第一当然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不过据说《兰亭序》真迹是在地下陪着李世民,如今传世仅剩摹本,公认的最佳摹本——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临摹的《兰亭序》,也是北京故宫禁止出国(境)展览的一级文物。而颜真卿写于公元758年的《祭侄文稿》却是真迹传世,距今已有1261年,是极其罕见的唐代书法真迹,说是存世第一行书也不为过。所谓“绢保八百、纸寿千年”,书写、绘制于纸或绢上的书画作品相对更脆弱更难存储,宋元以前传世的书画真迹本就不多,历经千余年还在的名家书画作品必然是稀世之珍。

  此外,颜真卿在书坛的地位毋庸置疑,至今很多人初学临帖都是从颜真卿的楷书开始的,苏轼曾赞过“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不过,《祭侄文稿》为后世所推崇,并不仅仅因为颜真卿的高超书法技艺。《兰亭序》是王羲之以文会友的欢愉之作,《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感怀际遇的遣兴之作,而《祭侄文稿》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颜真卿的刚直忠义人生与《祭侄文稿》所凝聚的悲愤情感力量互相映照,更具感人力量,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也更为厚重。

  《祭侄文稿》祭的是颜真卿堂兄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是颜真卿对着英勇就义的颜季明的头骨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连用12个典故歌颂那些充满浩然正气的历史人物,其中“为颜常山舌”说的就是为安禄山凌迟割舌虐杀的代理常山太守颜杲卿,也就是颜真卿的堂兄。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唐玄宗仓皇出逃,北方只有分守常山、平原的颜杲卿、颜真卿哥俩儿拼命抵抗,他们和南方的睢阳城张巡,共同撑起当时的大唐脊梁。因为“贼臣不救”,常山被围城六天六夜,颜杲卿与儿子颜季明和将士们誓死抵抗直至井枯水竭粮尽箭光,最终城破被俘。叛军拿儿子颜季明的性命要挟颜杲卿,颜杲卿不肯归顺,颜季明被杀。颜杲卿被押解到洛阳,拒绝归降还大骂安禄山,被肢解割舌虐杀,他的子侄、部下皆不屈而死,可称满门忠烈。据说,几年后颜真卿只找回颜季明的头骨和颜杲卿的一只脚的脚骨。

  国破亲亡山河碎,对着侄子的头骨,年近半百、死守孤城的颜真卿挥笔写下《祭侄文稿》,一开始,只是陈述个人身份和侄子生前状况,文字节奏平缓,笔墨也较清淡,转入祭文正题后,字形变大、笔画变粗、墨迹变浓,直至“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悲愤激越的情感借由深厚书法功力倾泻而出,可谓字字椎心泣血,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幅触目惊心的书法作品也被后世赞为“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写下《祭侄文稿》26年后,75岁的颜真卿又被派去劝和叛军李希烈,和他堂兄颜杲卿一样,几番交锋,宁死不屈,刚直敦厚的颜真卿最终被勒死,谥号“文忠”。字如其人,“颜筋柳骨”说的是字的风格,其实也是颜真卿风骨的写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超级推崇颜真卿:“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高宗赵构御赐颜真卿庙额为“忠烈”,尊其为神。人品、书法、情义的完美融合,让《祭侄文稿》这幅大师手书的珍贵书法作品更多了忠义节烈、中华脊梁的厚重意义,天下第二行书,当之无愧。

  新报记者 宇浩

  报纸电子版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9-01/27/content_20909.htm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南开大学“火山杯”AI应用创...
南开大学召开党建工作推动会
2025年南开大学科技周活动举办
南开大学举办第四届“碳中和...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