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瑞丰
时针指向晚上7:30,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演播厅内坐满了观众。伴随着熟悉的京剧锣鼓点儿,“青春国粹喜相逢”京剧专场演出拉开帷幕。
阵容强大的公开课
这是日前在南大举办的一场特别的艺术公开课。当天的这堂公开课围绕经典戏《红鬃烈马》中的“平贵别窑”“武家坡”展开。作家、戏剧理论家刘连群作为特邀嘉宾讲解戏剧背景和艺术赏析;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刘佳饰演王宝钏,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王钦、天津京剧院青年老生万琳饰演薛平贵;学生现场演示、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莉担任艺术指导现场点评;陈熙凯、王志林等组成的天津京剧院乐队现场伴奏支持……这场公开课可谓阵容强大。
精品通选课需要抢
记者了解到,由刘佳教授主讲的中华传统艺术课程曾经入选大学素质教育精品(优秀)通选课。就在上个月,南开大学京剧传承基地被选入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生赵可欣告诉记者:“这门课特别火,能抢到特别开心。”
学生张添珍上大学后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京剧艺术对我来说,演员的举手投足都那么吸引人。尽管表演是抽象的,在看的时候,也能切实被打动。”当天的公开课让张添珍收获满满,她学唱的《花田错》选段得到了李莉老师的点评,她兴奋地说:“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坚定了我学习京剧的信心。”
培养高水平的观众
名团、名家、名师讲国粹艺术,学生们能消化吗?刘连群对记者说:“将提炼戏剧内涵与展现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才能引导观众深入理解京剧。邀请专业团队、专家尽量呈现高水平艺术的魅力,正是尊重学生审美品位的体现。”
当天的公开课,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则奇到后台监场:“青年观众、大学生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群体。剧院在艺术进校园、与高校深度合作方面选派精兵强将,正是希望能用高水平的艺术、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京剧魅力。”
刘佳教授说:“我希望学生们知道,京剧和汉字、书法、中国画等都是中国人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综合性大学未必培养演员,但可以培养高水平的观众与研究者,他们也将对传统艺术的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