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佟家栋 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
刘程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副教授、南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秘书长
在高度关注各自贸试验区已经取得的创新进展的同时,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已成为社会各方关切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未来,就是要在完成试验任务后,参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建立典型的自由贸易区。
试验内容:
中国自贸试验区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试验。首先,是探索建立一个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其次,探索建立一个典型的自由贸易区。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对外贸易的高度便利化,投资领域的高度开放和金融服务的高度自由。第三,通过自贸试验区内完善市场机制和优质营商环境建设的外溢效应,以及复制和推广自贸试验区内形成的各项成熟经验,有效带动周边及腹地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努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并带动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广东自贸试验区要通过推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提升,形成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经济环境;天津自贸试验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中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福建自贸试验区则要在海峡两岸产业协同,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试验重点:
总结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挂牌以来的运营经验,未来2-4年中应着力推动的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部际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中国自贸试验区常设性的顶层设计机构。过去近3年的经验表明,各自贸试验区自主设计试验内容的模式,尽管有利于发挥地方大胆试验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特别是各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所获得的授权有限,“一事一议”的授权方式导致等待协调和审批的时间成本较高。一些急需的、关键性的创新设想落实缓慢,影响到了整个试验进程的配套和落地,同时也必然缺乏系统性。因此,一个实体性的中央机构设计是保证自贸试验区试验内容顺畅推进的基本组织保障。
其次,在统一顶层设计的同时,下放自贸试验区具体试验内容的权力,允许其在“负面清单”的思维逻辑下,大胆试验,测试和承担创新过程中可能的风险。
第三,应参照当前国际上最新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在典型自贸区内容建设的同时,与时俱进,提高与国际新规则接轨的水平。
第四,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经济联动的稳定机制。
发展愿景: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前途简单地说,就是要经过数年的不懈建设,将“试验”二字去掉,最终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际化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这有赖于多个方面任务的完成。
首先,基本完成为国家试制度的任务。基本建设完成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约束;企业能够通过正常有序地竞争,获得预期的收益,并自愿承担相应的经济成本;服务与事中、事后监管成为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角色。
其次,高标准的自由便利、投资开放和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前提下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效率的通关管理,低成本的交易流程成为自贸区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核心优势;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开放范围及优质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双向自由、融资便利的金融环境成为国际金融业务聚集的核心优势。
只有达成上述标准,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才真正成为典型的自由贸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