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解冰)昨日,南开校友总会第六届理事会2016年(扩大)会议暨第三届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在“2016年南开系列学校校长圆桌会议”环节,面对高考与招生方式改革的形势,来自天津、重庆、四川3地11所南开系列学校校领导,在对话中热议教育改革。
“高考改革对各阶段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在目前升学体制下,南开‘公能精神’应如何传承?”对此,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建议,南开系列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审时度势,积极依托国家教育政策发展;要实践“公能”精神,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将人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探索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益经验;面对高考改革、民办教育等议题,南开系列学校要勇于发声进言,阐述“南开之声”。
龚克指出,南开积淀百年的“公能”教育,在21世纪仍有独特的魅力,希望南开系列学校共同努力,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把“公能”教育理念在世界“唱响”。
今年重庆高考将使用全国卷,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正积极组织师生适应改革。他表示,“做好高考,才有教学自由度”,高考成绩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最直接甚至唯一的判断标准,要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先有优秀的高考成绩。谈到目前高校面向高中生开设的“先修课”,他认为很多考生选“先修课”并非出于兴趣,更多是为招生便利,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先修课标准,让学生真正为了提前学习而非招生才选课。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副校长刘庆祝提出一个问题:“改革是为了高考,还是高考是为了改革?”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在改革的浪潮中,高考只是其中一个“浪花”。目前第二南开学校已取消行政班和班主任,采用“导师制”,一名导师最多带10名学生,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党委书记张景荫表示,目前部分省份已整合招生批次,将二本与三本批次合并,还有的省份采用“按专业招生”的模式,这对于独立学院机遇与挑战并存:招生批次整合,使得独立学院不再感觉“低人一等”,但对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实力和办学特色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独立学院学费较高,招生批次整合后,有考生在报考时未留意学费情况,可能降低学校的报到率。
谈及教育资源分配,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长宋璞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既要均衡,也要突出优势;既要公平,也要让考生得以选择”。好的教育应该是人人都能上学,也能上好学校,但优质教育资源总是有限,无法覆盖全体学生。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理事长、总校长康岫岩表示,民办教育不能将“学校”办成“学店”,其办学目的不应仅立足于盈利,应该办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学校。张伯苓、严修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就是“私立教育”的典范。
新闻链接
南开大学获捐1500余万元
【深圳商报讯】(记者 解冰 通讯员 吴军辉 吕松鸿)母校之恩,他日涌泉相报。在本届论坛的校友捐赠仪式上,捐赠金额累计达1500余万元,创历次校友捐赠大会参与人数、捐赠总额的新纪录。
曾于2013年在南开大学设立“余彭年助学金”的余彭年慈善基金会在本次论坛上向南开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彭年慈善助学基金”,用于支持南开家庭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
校友捐赠环节中,深圳校友会会长、深圳昆仑集团董事长周达捐赠100万元,作为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发展。
南开深圳校友会联席会长、深圳瀚叶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磊向学校捐赠600万元设立永久留本基金——“王磊涌泉基金”。
宁波集诚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静君向南开大学捐赠500万元用于金融学院阅览室的建设。
近年来,南开大学事业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截至2015年底,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的捐赠收入余额已突破1亿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