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
“互联网+”值得一试,但从地基做起、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组合拳更为长远
最近,南开师生帮农民卖山药的报道引发了关注。
南开大学一个搞山药种植的科研团队,到河南省民权县底西村调研时候发现,上百户村民,家家堆着上万斤山药卖不出去。县是贫困县,村是贫困村,师生动了恻隐之心,科研人员改销售员,帮着开了淘宝店,卖出20多万斤后,实在力不从心了:因为没有产业链,每卖一单,选料、初加工、包装、运输,都得自己干,订货量不够成本钱,网店要关。可是,各地农产品滞销户还是纷纷找上门,卖大米的、卖大葱的、卖砂糖橘的……
新闻折射出一个普遍性问题:很多贫困地区,尽管拥有资源禀赋、特色产品,但由于长期贫困造成市场联接能力缺失,不懂技术、不会利用现代平台、没有议价能力、销售渠道极为单一、不掌握需求信息,只知道埋头生产,然后听天由命,造成了滞销。形象点儿说,守着金碗没饭吃。碰上南开大学师生这样的“拯救”,概率很低,并且也难以持久。
那么,谁来接过接力棒呢?
看后续报道,“村淘”接过了接力棒。成立卖山药小组,在电商平台上推。还计划推出种植过程远程查看、假期自种活动。靠“互联网+”把触角伸进城里,这是个办法,值得试试。
但在笔者看来,当地政府从地基做起、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组合拳,虽没那么炫目,但更长远。对山药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力推进当地超市,节省物流成本;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今年种多种少,让农民心里有谱;培养经纪人,靠专业人士去做供需对接,销售不能靠村头死等客商上门……
贫困人群,往往处在自然经济状态,好比一个徒步跋涉走远路的人,又累又走不快;而市场,犹如一匹快马。骑上马,使产品在大范围内流通起来,使劳动者进入大规模的分工链条,财富才能快速增长。可这匹马没那么好上。未熟悉马性之前,要有人配好鞍,扶上马,教授缰绳使用法及顺应马奔跑节奏的骑乘技巧。这种成体系的帮扶,才是更长效的帮扶。
扶贫可以有许多主体参与,但责任主体还应该是政府和各级组织。使“卖货难”进入公共视野的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跑出了这个村走向改变的第一棒。政府接过棒、跑好下面的路程,既责无旁贷,也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