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津消息(记者 张熙 通讯员 聂际慈)日前,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联合发布化学键能数据库“iBond1.0”。该数据库由清华大学基础分子科学中心、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发。据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津培透露,“iBond1.0”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化学键能领域综合度最高,收录数目最多的大型数据库。
化学键能是化学、物理、生物、能源、材料、医药等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之一。该参数可以直接反映出化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能发生。精确测定的化学键能数据可以成为设计新化合物和新反应,探索反应机理,建立和优化计算化学模型的“标杆”。
程津培介绍,键能知识对于指导化学研究从“试错(trial-error)”化学向“理性(ratio⁃nal)”化学转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互联网上并没有化学键能方面的大型数据库平台供全球科学家共享使用。已有的化学键能数据存在于各类期刊、书籍中,分布凌乱、质量参差不齐,纸质工具书又有携带与检索不便以及更新慢等问题,查找可靠的化学键能数据犹如大海捞针。
为此,程津培组织清华、南开两校研究团队自2014年11月起开始了“iBond1.0”的开发。他希望“iBond1.0”成为化学键能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让全世界科学家都使用中国的数据库,进一步推动中国成为学术上负责任的大国。
http://epaper.jwb.com.cn/zgjsscb/html/2016-03/22/content_1_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