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澳门日报:实业救国与科学兴国之路
来源: 澳门日报 2015年7月30日B3发稿时间:2015-09-01 18:13

  我們的視野從大沽口,轉向近代的天津。

  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一定要走入當地的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是我們津門之行第二站。

  炮火的硝煙落盡,工業革命的機器轟鳴瀰漫在京津的門戶上,九個歐洲列強在此建起公使區,將蒸汽火車、紡織工廠等現代工業帶進了古老的中華大地。在紡織機梭子的聲響中,在嗚嗚作響的蒸汽火車的軌道上,中國人艱難的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被動近代化。

  民族產業日漸凋零

  隨着清政府內“師夷長技以制夷”呼聲四起,諸多北洋官辦工廠在此迎來了自己的誕辰,雖然在軍閥混戰和抗戰的烽火中這些民族產業日漸凋零,但振興民族產業、實業救國的呼聲卻久久沒有消失。侯德的結晶。他們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地尋找實業救國的道路。

  教育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在門戶洞開的日子裏,我們的先輩們前仆後繼緩慢地探索着科學救國的道路。從留美幼童開始,到北洋大學的建立,津門重地肩負着培養民族復興人才國器的使用,他們從嫩芽般初興的科學技術行業,榜、張謇等一系列志士用自己的一生承載了一個個行業的百年浮沉,為中國那不成熟的工業打下了一份薄薄的家底,如今天津博物館裏沉睡着電報機、紡織錠、製鹽機,是近代愛國實業者們曾經奮鬥到風起雲湧的政治領域,再到背負着民族武力的軍校,支撐民國數十年的國運。

  到天津,必到南開大學。“知中國者必知南開!”老舍、曹禺曾經這樣說過。

  表達學子同心抗日

  南開大學肇始於一九○四年,正式成立於一九一九年,是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的綜合性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任總理周恩來就是南開文科第一期的學生。一九三七年三分之二的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一九三八年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雲南昆明合組西南聯合大學。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聯大全校師生舉行結業典禮,西南聯大正式結束。“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西南聯大紀念碑表達了中國知識界與學子同心抗日、追求和平的心聲。

  民族重新昂然出發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辦學理念的凝結。如今看南開大學梧桐正茂,百年學府煥然一新。百年滄桑的歷史榮辱早已化作煙雲,如今的人們也許能從書籍中、從舊建築中看到那段苦難的歷史,然而國家民族苦難的恥辱卻很難走入年青一代的心裏,這是歲月的使然,但不應成為必然,讓我們記住歷史,是為了放下歷史,是為了一個民族重新昂然出發。

  文以載道,武能安邦。大沽口的遺址旁軍隊操練和雷達轉動的身影,南開大學的梧桐下熙熙攘攘學子們,走在天津街道的市民與遊客,看着那曾經象徵着列強標誌的英法德意塑像與高高在上的天津之眼,看海河潮漲潮落,就是要提醒我們,勿忘國恥,繼往開來。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津举办
数学、统计学与交叉科学博士...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校领导为三学院师生讲授“形...
【关注天开园】天开津南园·开...
【关注天开园】“创新驱动·产...
南开大学“五月的鲜花”唱响...
医教研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
南开大学与中信资本签署战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