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取法乎高 卓尔不群—— 刘运峰书法印象
来源: 天津日报2015年5月22日16版发稿时间:2015-05-23 10:27

  

  刘集林

  近日,《刘运峰书法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虽然部头不大,但一开卷,即感到有一种清新雅正的气息扑面而来。刘运峰的书法,恰如他平日宽厚、朴实、方正的为人,体现为雅正、厚重、温润的风格。

  刘运峰是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的得意弟子,数十年师徒过从甚密,《孙伯翔书画集》长达万言的序言即出自其手笔,可见孙先生对爱徒之器重,也可见刘运峰对孙先生艺术研究之精深。由于长年得到孙先生的悉心点拨,刘运峰深得碑学之三昧:正大、厚重、雄强。照我看来,《始平公造像记》实为刘运峰书法看家之根基,他每年都用大小不一的形式悉心临上几通,自谓如读古人名篇,每临每新。他曾在临书跋语中这样写道:“龙门《始平公造像记》点画厚重,结体险峻,字势雄强,实为北魏方笔书法之冠。余时而习之,以增腕力也。”他说,在书法创作中,不一定以《始平公》的面目出现,但可以借此训练点画的形质之功,增强笔力,具备了厚实的基础,无论写什么,都不会写“虚”,写“飘”。的确,《始平公》所体现的雄强、厚重、博大之气在刘运峰那里是深入了骨髓的。他诸体兼擅,尤长于楷、行,其用笔方圆兼施,收放自如,笔力沉实稳健,线条厚重遒劲。他的大字气势雄健,不拘细节;小字俊美精到,一丝不苟。

  经过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刘运峰的书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面目:既具碑之方雄、厚重与博大,复有帖之温雅、内敛与洒脱,虽以北碑为根基,却颇具难得的温润境界。世间习北碑者,常病于刚猛峻刻、一味霸悍,乃至造型尽夸张之能事,线条穷扭曲之极限,一门抒情达意的审美艺术,最后搞得书写者、欣赏者都筋疲力尽,痛苦不堪。刘运峰出于自身中正平和的美学追求,深知此弊之害,故于北碑《始平公》《张猛龙》之外,还用心于帖学雅致一面的借鉴:不但在宽博厚重的颜真卿、丰筋逸美的苏轼那里沉潜往复,对现代海上帖学宗师沈尹默温雅、精致的书风也悉心揣摩,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厚重雄强的一面,亦有文雅内敛且不乏活泼的一面。

  刘运峰书法厚重质朴的特色,还得力于其对秦汉篆隶的不懈用功,他取法乎高,对《石鼓文》《祀三公山碑》《礼器碑》《张迁碑》《天发神谶碑》等著名碑碣,心追手摹,故其篆隶亦不同凡响,拙朴、厚重、高古之气自然化入其所擅长的楷、行之中。南北相融,碑帖相济,或者说碑骨帖面,对于他的书法而言,既是功力的外在表现,也是学养和见识的自然流露。

  如今不少书画家迷恋市场经济,无暇或根本不喜、不能读书,却常常喜欢宣扬“书画拼的是学问”、“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学养”,以艺术正道大旗为自己虚张声势,这也是滑稽时风之一端。相反,刘运峰却常常主动论及自己的不足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痛苦,他深知自己和前辈书家与生俱来的差距,诚恳希望同道予以苛刻的批评,这也可以看出刘运峰的清醒与冷静。书途漫漫,艺海无涯。刘运峰正当盛年,学养富、用功勤、兴趣广,其书法艺术定会不断超越自己,渐渐接近他自己所向往的高远境界,这是我深信不疑的。(本文作者就职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编辑:陆阳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率中国队获国际青年...
教育部调研组来校开展实验室...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高...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
校领导率队赴石家庄调研生物...
2025“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
南开大学与多所上合组织成员...
北京大学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
南开大学参加昆山创业周暨百...
2025高校影视作品交流展映活...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