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牛魔王与佛门的渊源
来源: 今晚报2015年2月22日9版发稿时间:2015-02-25 09:48

陈洪

  《西游记》中反复提到牛魔王的原身“大白牛”,而它在佛教中是十分重要的象征物。《法华经·譬喻品》讲,有一大富长者,“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日火起,他的孩子们身处火宅之中,“乐着嬉戏,无求出意”。长者为了吸引他们脱离险境,便呼喊道:“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于是孩子们跑出来,脱离险境。出门后,诸子向长者索车,长者认为三车仍属“下劣小车” ,而更换为一辆白牛拉的大车,“行步平正,其疾如风”。《法华经》解释道,“火宅”即喻现实苦难世界,而羊车、鹿车、牛车比喻可使众生脱离苦难的佛法,即声闻乘、辟支佛乘和菩萨乘。至于“白牛车”的含义,以及与“下劣小车”的关系,一直是解经者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三车”比喻度人的不同方式,但若从实质来说,则并无二致,是“一佛乘分别说三”。“白牛车”象征的就是这一实质性的、无分别的“一佛乘”。

  白牛还有另一种含义。如《五灯会元》记长庆大安禅师论道,自称修持三十年,“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由水牯牛变白牛,比喻修持已成,心性已定。这种情况下,“白牛”是超拔、出离红尘欲海的象征物。

  后来,有人绘出《牧牛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喻示修行途径,自宋代以还,各种《牧牛图颂》多达五十余种。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很有名,其中有这样几段:“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我用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竟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渐调渐伏自奔驰,渡水牵云步步随。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日久功深始转头,癫狂心力渐调柔。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西游记》第二十回开篇有一首偈,写唐三藏遇到乌巢禅师,得聆《心经》大乘妙法时所证的境界,前后文没有一点与牛有关的情节,完全是作者插入的借助“牧牛”喻说佛理的文字。其中“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写驯牛,与“我用芒绳蓦鼻穿”“手把芒绳无少缓”“犹把芒绳且系留”意味相近;而“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与“人自无心牛亦同”“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不仅境界类似,文字也有相同处。

  再看“三调芭蕉扇”一回牛魔王现出原形后的描写。“口吐黑气,眼放金光”,“张狂哮吼,摇头摆尾”,“东一头,西一头,直挺挺,光耀耀的两只铁角,往来抵触”,和《牧牛图颂》对未驯之牛的描写——“狰狞头角”“咆哮”“癫狂”“劣性”相比,也是十分相像。而《牧牛图颂》的“芒绳蓦鼻穿”“手把芒绳无少缓”“癫狂心力渐调柔”等情境,则与小说对诸神合力擒住牛魔王、牵牛归佛的描写十分相似。

  由此可见,作者把牛魔王“牵”入《西游记》之前,是了解白牛的佛理含义的,他相当自觉地塑造了这一“不同凡妖”的牛魔形象。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5-02/22/content_1220872.htm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津举办
数学、统计学与交叉科学博士...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校领导为三学院师生讲授“形...
【关注天开园】天开津南园·开...
【关注天开园】“创新驱动·产...
南开大学“五月的鲜花”唱响...
医教研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
南开大学与中信资本签署战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