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每日新报:“青年是国家栋梁,一定要好好培养”(图)
来源: 每日新报2014年1月8日A5版发稿时间:2014-01-10 09:12
 

邵逸夫捐赠修建的南开大学图书馆。新报记者 姜宝成 摄 

  编辑动机

  邵逸夫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他捐赠的教育资金更是遍布神州大地,我国很多学校中都建有以邵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在天津多所校园里,同样能见到“逸夫楼”的身影。邵逸夫曾在1992年到访天津,当时曾接待他的天津大学原副校长高文新,与邵先生结下了一段情谊。

  稿件统筹 邓晶龙 周白石

  新报讯【记者彭未风实习生贺文迪】邵逸夫昨日逝世的消息引发各界哀悼,邵先生生前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支持有目共睹。以“逸夫楼”命名的校园建筑几乎遍及大江南北,本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目前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

  据悉,邵逸夫与天津教育结缘之早,可以追溯至1991年。天津也是邵逸夫公开正式访问内地,继北京之后到访的第二座城市。当年,天津大学原副校长高文新连续在1991年、1992年邵逸夫先生到访北京、天津时,贴身相伴负责接待,与邵先生结下一段情谊。在邵先生逝世之际,高文新接受本报专访,还原了当年与邵逸夫两次相逢的点点滴滴。

  因接待结下私人情谊

  回忆起1991年第一次和邵逸夫先生的见面,天津大学原副校长高文新说,1991年邵逸夫正式到访北京,受到高规格接待,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到访内地城市。因为涉及为高校捐资助学事宜,当时的高文新接到教育部的通知,负责邵逸夫到京后具体接待事宜。此前,高文新和邵逸夫并无任何关系,接到通知时,高文新心中还有些犯嘀咕:“北京有清华、北大这些高校,为何还要抽调天津高校的人前去接待。”带着10个人,高文新前往北京,和邵逸夫第一次打起了交道。

  第一次到北京的邵逸夫很兴奋,参观了北京故宫、长城以及大学校园等地方。这期间高文新贴身负责邵先生全程各项事宜,对各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到,邵逸夫对此也非常满意。如爬长城前,考虑到邵逸夫84岁高龄,以及当时长城附近的卫生间条件相对简陋,高文新提前让人把长城的厕所进行了整修,在爬长城时,两旁及身后都安排人随时搀扶。邵逸夫如厕时,由于担心老先生摔倒,高文新特意搀扶老先生进去。

  高文新与邵逸夫年龄相差近30岁,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相处,两人已非常熟悉。对于这位晚辈的贴心接待,邵逸夫非常感谢,除了当面对高文新表示感谢外,临别前,邵逸夫又特意跟教育部的负责人提到,转年要专门去天津大学看看,还要天津大学的负责人一起陪着。就这样,第一次见面相处,邵逸夫与高文新结下了良好的私人情谊。

  邵逸夫履约到访天津

  回到香港后,邵逸夫没有忘记自己的约定。1992年8月,邵逸夫履约到访天津。天公不作美,邵逸夫的私人飞机降落天津机场时,恰逢天降大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邵逸夫到访后的兴奋之情。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是邵逸夫第二批捐建给内地高校的项目之一,在该批12所高校中,捐给天津大学的1000万资金是最多的。

  8月15日,邵逸夫来到天津大学,在高文新的陪同下,检阅了学校的学生仪仗队,进入建成的科学图书馆,看着新落成的大楼,邵逸夫非常关切地向高文新及其他负责人说:“青年是国家的栋梁,一定要好好培养啊。”从简单的几句话中,高文新感受到了邵逸夫对祖国人才培养的那份重视与关切之情。

  参观完天津大学,邵逸夫随后又前往南开大学进行了参观。此外,在天津的两天时间里,邵逸夫还去了南市食品街、天塔和杨柳青年画艺术馆,天津的民俗艺术也令老爷子非常感兴趣。

  此外,邵逸夫还特意跟高文新提到,前一年在北京天坛,由天津大学校内摄影工作人员给邵逸夫拍的照片,他很喜欢,专门挂在了卧室中。

  天大百年校庆送“贺礼”

  邵逸夫在天津待的时间前后加起来有两天,加上之前在北京的交往,他给高文新留下了“随和、精神、重感情”的印象。吃饭时,邵逸夫和大家坐在一起,没有一点儿架子,跟人说话非常和气。登机离开前,邵逸夫和大家一一握手留影告别,还对司机表示了感谢。

  这次离开天津后,在高文新的印象中,邵逸夫再没来过天津。但是两人的交往并没有断,后来因公去香港时,他曾收到邵逸夫的邀请。在没有公事的时候,也曾收到私人邀请。

  1995年天津大学百年校庆,成为国内第一所百年高校。高文新第一时间告知了邵逸夫的身边人,得知消息后,邵逸夫名下的基金会第一时间送上“贺礼”,再次捐资两百万,修建了天津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这让高文新感动不已。

  天津三中老校长讲述和逸夫楼的渊源

  对邵逸夫有感情也有留恋

  提到“逸夫楼”,相信在天津上过学的大中小学生都不陌生,在很多校园里都能见到“逸夫楼”的身影。昨天,邵逸夫的去世,引发了不少天津网友追忆“逸夫楼”的热潮,还有网友调侃“我就是从厦门大学和天津三中‘逸夫楼’毕业的”。邵逸夫捐建的“逸夫楼”遍布神州大地,在天津的中小学校园里,天津一中、天津实验中学、天津三中、逸阳小学等也建有“逸夫楼”。据了解,本市中小学的“逸夫楼”主要用于包含普通教室、实验室等综合性教学楼。而天津三中的前校长王泽宽也讲述了当年他和“逸夫楼”的渊源。

  联系上老校长王泽宽的时候,他恰好刚从手机报上看到了邵逸夫去世的消息,正和老伴聊起这个话题,两位老人都唏嘘不已。王校长回忆说,1995年,他担任了天津三中的校长,当时三中还有一座地震时遗留的危楼,从安全角度出发王校长非常希望能为学生建一座漂亮的新楼。1996年的一天,正值三中示范校建设第一期工程,时任红桥区主管教育副区长的肖先让给王泽宽打了一通电话,正是这通电话让王校长和邵逸夫结下不解之缘。肖区长的大意是邵逸夫的团队有意愿在天津的中学捐赠一幢“逸夫楼”,出资80万港币,衡量了各个区县的情况最终选定了红桥区。当时肖区长征询王校长有没有建“逸夫楼”的意愿时,王校长立即一口答应了下来。

  很快,邵逸夫方面的80万港币就到位了,当时的80万港币相当于90万-100万人民币,邵逸夫方面的人员并没有来过三中接洽,也没有对设计和施工有过任何要求,只是希望能把80万港币全部用于天津的基础教育建设,让学生能够在新楼里上课。三中的“逸夫楼”在1997年暑假后竣工,可以说刚一开学,学生们就使用上了“逸夫楼”。

  王泽宽说,邵逸夫捐赠的这笔钱,不仅仅是用在建楼上,内部的软硬件装修也是用的这笔钱。王泽宽说:“崭新的教学楼和焕然一新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喜出望外,当时听说邵逸夫希望在竣工后来三中参观,但遗憾的是最终也没能成行,我们也和邵逸夫就这样无缘相见。”

  老校长王泽宽在2008年从天津三中退休,虽然和邵逸夫素未谋面,但心里总有一份对这位老人的感激之情,王泽宽说:“当看到邵逸夫去世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特别震惊,然后就是伤心,像是失去了一位远方的老友一样。可以说,我们都是他慈善事业的受益人,对这位老人,我既有感情,也有留恋。”新报记者朱丹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成立4...
南开大学医学院纪念首届招生...
我校获批4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
校友捐赠珍贵档案 助力学校事...
【巍巍南开105】纪念南开大学...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
李正名奖学金捐赠暨首届颁奖...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李健新疆题材小说研讨会暨《...
南开团队在重夸克物理与重整...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