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涌泉本就令人称奇了,但如果喷涌的泉水还能随着人们的喊声或周围的响声发生变化,无疑是奇上加奇了。泉水本是无生命的东西,怎么可能听得懂人类的语言呢?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信。然而,相传在年降水量只有60至200毫米,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还真有这样一口泉,只要人一喊,马上泉眼就能涌起泉水。在那荒凉大漠的深处真的有随声而动的涌泉?难道真的是声音在左右泉水的变化?
———神奇喊泉———
闻声涌水,泉水会随着人们的喊声或周围的响声发生变化
带着满腹疑问,我们来到位于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的通湖草原,在那儿有个叫水稍子的地方。然而,当我们逐渐接近水稍子时,却感到了环绕在它周围的神秘气息。
村民告诉记者,泉眼在“听”到人的喊声后,马上就能涌出泉水。喷涌的泉水能随着人们的喊声或周围的响声发生变化。“一有震动,泉水就必定往上升,一拍掌,泉水冒得就厉害些,一跺脚有震动,泉水也会冒出来。现在5个泉眼,人一喊冒出来7个泉眼。”
许多游客特地远道而来亲身感受闻声涌泉的神奇现象,然而,疑问也随之越来越大,这一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牧民们都对闻声涌泉的奇怪现象感到疑惑不解。不久当地的报纸、电视台也先后作了报道,据报道此事的胡记者介绍,当人大声喊叫的时候,泉水就会有变化,“哇”地一下往外喷,但过一会它就平静了。对于这种情况他们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探秘喊泉———闻声涌泉的说法是真是假?
在胡记者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来到了传说中能随声而动,被当地人称为“声动泉”、“喊泉”、“生命之泉”的地方。
当我们来到泉边,对着泉中央的泉眼,大声呼喊时,奇异的现象似乎真的出现了———泉中央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涟漪渐渐扩散开来,泉水开始往外冒;当我们安静下来时,泉水也就慢慢地退去,但奇怪的是涌泉现象并没有传闻中那么显著。
胡记者回忆说,当时他们来的时候,水比较大,只要一跺脚,泉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喷得会比平时要高。
我们发现,无论是对当地牧民的寻访,还是泉边的实地探查,事实远非人们所想,难道这只是传闻中的神奇现象吗?这随声而动的泉水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找到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腾格里沙漠找水时发现这一泉眼的两位地质专家。
宁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王专家告诉我们,1980年他们来调查的时候,泉水往上面“哗哗”地冒,往上翻的咕嘟有七八十厘米高的样子。但这几年咕嘟也就只有45厘米高了。原因是降雨量少,补给量少了。
据介绍,阿拉善地区的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而我们是在4月份的旱季抵达阿拉善的。专家告诉我们,以前这里还是湖泊的时候,面积大约有几十平方公里,后来湖泊面积逐渐变小,不是雨季的时候就没水了。所以牧民们描述的,泉水会因为人的喊声冒两尺多高的场景是可能存在的。
涌泉与声响到底什么关系?
那么,涌泉与声响,到底有没有联系呢?泉水真的能随声而涌出吗?王专家解释说,喊泉声音大了以后,发生震动,一震动,含水的地层重新组合排列,这个水就挤出来了,喊声越大水就越大,一没声它就回去了。“就像我们拧湿毛巾一样,你看着毛巾湿湿不流水,你一拧水不就出来了。”
喊声产生声波,水面承受的声波产生压力,形成闻声涌泉的声波理论,似乎已经破解了喊泉之谜。
然而,又一次在泉水边的现场体验,使我们对声波导致涌泉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喂———”,泉水并没有跟随我们的喊声发生变化,有喊了不冒的,也有不喊也在冒的。
随后我们又找来铁锹等各种声源,可是敲了2分钟,也不见任何动静,最终也没能把泉水给敲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声音振动的推论又存在着问题吗?
声波图可以明显地证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地震局专家的勘测结果表明喊声的声波跟泉的活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只是由于某种偶合加上人们的心理在起作用。
难道是地震等灾难的前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牧民又向我们描述了一些离奇现象。
一位摩托车司机回忆说,上次他从这路过,到这发现下面有泉眼冒水,没在意就走了,后来从这走了好几次,发现它经常冒,冒得还挺大,有好几个冒,他就有点好奇了,停车后想下去看个究竟,可到了下面一看它不冒了。
第二天,当他再次路过喊泉时,便发现岸边有一些凌乱的骆驼尸骨,大伙都猜测,这只骆驼很可能是被泉中的不明怪物拖下水的。并且每次怪物出现之前,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奇怪的涟漪。
一连串的奇怪现象,给喊泉笼罩上了厚厚的迷雾。有人说这是地震的前兆,也有人说预示着灾难的来临,平静的生活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打破了。这让牧民们想起同属阿拉善境内的红沙湖:1981年春天,从红沙湖拔地而起的“黑色风暴”所到之处,人丢畜死,树断田毁,将周边的40000多亩土地,在一夜之间夷为了沙丘和荒漠,但凡亲身经历者一提起那场灾难,至今还毛骨悚然。喊泉附近的牧民们担心同样的事情也会在这里发生。
为了尽快消除当地牧民心中的疑虑,我们邀请来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杜建国教授,在宁夏地震局的配合下,我们带着地震器,数据采集器等仪器来到现场进行勘测。
但是专家们并没有从监测数据中看到反映地壳异常活动的信息,这表明当地的地质结构还是非常稳定的,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可以被排除。
———谜底揭晓———
涌泉现象是地质构造断裂带造成的
如果声音和涌泉现象没有关系的话,那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目击者?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但如果不是声音产生振动导致泉眼涌水,那会是什么原因让泉水时喷时停呢?泉水又是从哪来的呢?有一种猜测说是温泉,我们知道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会使处于高压状态下的热水,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形成温泉。这就跟高压锅原理一样。难道水稍子的泉水也是温泉吗?
然而,王专家告诉我们,泉水的水温并不高,跟正常水温一样。都是11到十二三摄氏度的样子。要超过15摄氏度,这才算是温泉。很显然温泉的说法不成立。
既然不是地热引起的涌泉现象,那么涌泉现象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据专家们推测,200多万年前,黄河古道曾流经腾格里沙漠,而涌泉现象则是由地质构造断裂带造成的。
这些泉眼位于一条大的地质断裂带上,地势是南高北低,地形低洼的地方就形成若干个泉点,从东南向西北延伸,泉点呈线状分布一直到七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而最高处为东南部贺兰山主峰,水不断地从高处向低洼处渗透,透过空隙往上涌,形成涌泉。
泥沙的混入致使涌泉现象时断时续
可是涌泉现象为什么会时断时续呢?会不会是水下生物异动,形成水的震荡,诱发断断续续的涌泉现象呢?据杜专家介绍,湖上的生物只是微生物,而不是高等生物和植物。
那会不会是泉水下的微生物腐烂后,所产生的气体,将地下水顶上地面,引起时有时无的涌泉现象呢?然而,在专家对喊泉的水质成分进行抽样分析后,这个猜测被否定了,化验证明泉水里并没有沼气成分。
种种猜测被一一排除,那么涌泉现象时断时续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专家把目光投向了喊泉周边特有的地理环境上,沿着喊泉所在的地质断裂带向前走,我们发现时断时续的涌泉现象,在整条断裂带上都有存在。由于这些泉眼位于沙漠的腹地,因此它们与其他地方泉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泉眼处有大量的泥沙。
杜专家告诉我们,这个地区由于风沙流到这个泉眼里面形成一个泥浆。泥浆的比重大于清水的比重,那么对下面正常流动起一个阻碍的作用。这个泉眼里的泥水通过纱粒的混入和沉淀改变了比重,所以泉就会出现间歇性的流动现象。泥浆由于自身重力会产生沉淀,阻碍泉水的涌出,由于水头在贺兰山,有一定的高度,当水压差足够大时,又能将泥沙顶开,泉水再次涌出地表,这种周期性上涌的泉水,称之为间歇泉。
相关资料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为天,意为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沙漠内部,沙丘、湖盆、盐沼、草滩、山地及平原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71%,其中7%属于固定、半固定沙丘;沙漠西南部大部有植被覆盖,主要为麻黄和油蒿;沙漠中部、南部和北部洼地里,植物生长较好,主要为蒿属。流动沙丘以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为主,一般高10—20米,也有复合型沙丘链高10—100米,常向东南移动。沙漠中有大小湖盆422个,其中有251个积水,主要为泉水补给和临时集水,大部分为第三纪残留湖,是居民的主要集居地。1958年开始进行治沙工作,营造防护林带成百条,封沙育草,从而使通过沙漠的包兰铁路通行无阻,这是中国治沙科学上的一项巨大成就。
(姜靖 裴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