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高教视野
人造“顺境”对大学生成长不一定有利
来源: 红网发稿时间:2008-10-07 09:55

图:复旦大学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分配学生寝室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开发出一套学生寝室分配测评系统。对由于寝室人际关系及寝室氛围对于大学生心理成长、学业发展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均有着重要影响的关系,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分配学生寝室,被分在同一寝室的学生基本上是性格相容、生活习惯相似的,以避免矛盾冲突。 (9月25日解放网)

    根据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及兴趣爱好、消费观念等差异,分配学生同寝室生活,让学生因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从而“习相近、性相喜”“情投意合”地一起生活,这的确不失为一个解决大学生几年生活因人而住,因异而聚的好方法。这样做的确有利于学生几年大学生活的和蔼渡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促进同寝室同学间的良性互动氛围。这种“适应度”寝室分配法,在某种层面上说,是一种好方法,好举措!

    但是,大学生生活毕竟只是他们人生短暂的几年,而这几年又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心理成长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几年,换句话说,几年的大学生活为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记得在哪看到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说法:一个人一生有1/3的时间与亲人渡过;1/3的时间伴工作渡过;1/3的时间在床上渡过。既然一个人有1/3的时间要与工作渡过,而从已经几年“适应度”出去的大学生们,在这1/3的时间内,谁能保证他们都有一个“适应度”工作生活环境?他们能随心所意地要求“环境“给他们一个“习相近”的“适应度”?显然是不可能的。就不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如何的严峻,只说他们经过四年的“一帆风顺”,事事“遂心如愿”的大学生生活,还能适应社会尔虞我诈、激烈的竞争机制?

    虽然,复旦大学“适应度”寝室分配法无可指责,但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毕竟太短暂,他们人生的“生活”才刚开始,且测评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适应度”有一定局限性的,它与社会现实是不可能完全相容相适的。所以,让一个人成长的黄金阶段如此顺“水”顺“风”地生活,人为造“顺境”对大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毋庸置疑,是绝对不利的。(作者:云水禅心)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南开大学“火山杯”AI应用创...
南开大学召开党建工作推动会
2025年南开大学科技周活动举办
南开大学举办第四届“碳中和...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觉悟网 校史网 BBS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