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多彩校园
金融学院校友公开课开课:解析金融强国战略新坐标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3-11 16:55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罗昕烨 朱芷昕)3月1日,金融学院第十一期“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校友公开课精彩开讲。课程由南开大学1988级金融系本科校友、力鼎资本创始合伙人、滦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高凤勇主讲。他聚焦教育强国战略背景和金融强国人才需求,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深度剖析了三大转折共振下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鼓励金融学子识大势、谋大局,助力扣好金融人才培养的“第一粒扣子”。融通基金会校友代表、2000级金融系校友伏婷,金融学院副院长李泽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珊和200余名师生校友参加课程,课程由任课教师唐琳主持。

  高凤勇结合我国自建国以来的经济理论与实践背景,对比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差异,深入剖析了中国金融定位所发生的重大转折,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三大转折”:四冲程周期,金融与资本市场定位的重大转折,以及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之间冲突加剧。

  在分析“四冲程周期”时,高凤勇将监管层的人事调整周期与市场周期联系起来,将其比作发动机的冲程周期,涵盖了不同阶段的特征,如市场调整、政策变化、改革推进以及市场反应等。这种类比试图揭示监管层变动与市场发展之间的潜在联系,为理解市场动态提供了一种视角。

  谈到金融与资本市场定位转折时,他依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新国九条”等政策文件,着重强调了中国金融队伍应具备纯洁性、专业性和战斗力,金融发展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转移,服务国家建设需求,未来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减量提质,同时兼具人民性,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转折三”则聚焦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冲突。高凤勇指出,在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独特运营模式与西方经济学理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表明,中国金融实践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理论,而应立足于本国国情,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

  课程中,伏婷介绍了融通基金会创立校友公开课的初衷,对十年来支持公开课的校友们表达了诚挚感谢,希望未来能继续开拓更广泛的育人平台,传承金融人的智慧与情怀。

  2023级本科生程晓耘以“科技驱动下的资本市场变革”为题,分享了其所在小组关于国内AI等智能科技在金融领域所引发变革的学习成果,并就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向校友提问。

  高凤勇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惑,指出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之间的本质区别,并强调金融专业人士无需因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崛起而感到焦虑。他着重强调,金融行业的发展必须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在既定的监管框架内灵活决策,并借助科技赋能不断迭代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他对金融领域的未来人才寄予厚望,鼓励同学们持续学习、主动拥抱变化,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以专业的金融服务助力国家战略的实现。

  “深刻”“新颖”“启发”,这些关键词是同学们在课程中的有感而发,本节课程不仅是一场行业认知课,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引导同学们不断增强学科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强国 南开有责”的责任担当。

编辑:丛敏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我校三项目入选2025年度高校...
南开团队在重味介子稀有衰变...
杨庆山会见南开北京校友会一行
学校召开专兼职纪检干部会议
全国两会上的“南开之声”
喀什大学党委书记一行来访南开
南开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一行...
学校举办财务专题培训
南开学子作品入展2024年全国...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