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多彩校园
南开退伍学子重返军营 带领师生感悟戍边精神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4-08-01 11:32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宏思 章儒成)西南边陲、雪域之巅,在日喀则亚东县的边境线上,有多少人为了守卫祖国的领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可“缺氧不缺信仰,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戍边精神,一直在延续。

一名退伍学子带出一支实践队伍

  “2021年2月,我怀揣着参军入伍的梦想,顺利通过了参军体检。正是这段时间,‘加勒万河谷事件’公布,英雄团长祁发宝、营长陈红军、战士肖思远、王焯冉、陈祥榕英勇守边的事迹打动着我的心。‘到边防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一直在我心底呐喊。因为这几位素不相识的英雄官兵,我在参军志愿那一栏写下了‘艰苦地区’四个字。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我与祖国的边防结下了深刻的缘分。3月,我得偿所愿被分配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某边防团某边防连,成为第一批3月份入伍的新兵。”——南开学子章儒成在退伍一年之际写下了文章《卓木拉日的守望》,文字细腻而有力,直击每一位阅读师生的心灵。重回老部队,再续戍边情,成了这位退伍老兵心中最强烈的愿望。

  经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章儒成将愿望变成了现实。在学校武装部和老部队的支持下,他带领学校国旗护卫队和预征预储班的9名学生,跨越4000多公里,终于在暑期来到雪域高原。从拉萨到哨所,实践队在拉萨烈士陵园了解人民解放军与藏族爱国人士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共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保卫边疆安全,促进祖国统一的故事,感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献花致敬英烈。在“曲美雄谷抗英纪念馆”参观满是弹孔的古墙,提前学习1904年3月31日,1400余名藏族军民在此阻击入侵的英军,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历史。在藏族阿妈家了解四十年的军民鱼水情和民族一家亲。在边防团和哨所体验边防官兵的卫国戍边日常,学习一代代边防人的牺牲与奉献,感受党和国家为改善哨所条件做出的全方位努力。9天的实践,泪水与沉默、震撼与感动,最终化成一个个军礼,致敬边防英雄。

两封回信共书爱国强军两个梦想

  2019年考进南开大学的章儒成,在入学之初就了解到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恰巧他的开学季遇上南开入伍八学子的退伍季,一次八学子退伍返校后的座谈会,学长们的讲述让章儒成心生向往,也想走进军营。

  终于在入伍八学子的引领下,在加勒万河谷英雄的感动下,他如愿在2021年3月成为一名边防兵。更让他激动的是,正在他驻守哨所不久的9月,习近平主席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肯定他们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坚守在生命禁区,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出色完成了担负的任务。

  章儒成说,真的有幸能在最美的青春和总书记的两封回信有这么近距离地接触。第一封回信种下了参军入伍的种子,第二封回信坚定了他这个新边防人的信念与决心,在边防部队的大熔炉里淬炼成钢,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努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如今南开的实践队走进高原,在近距离感受过边防官兵生活战斗的样子后,最后一天从边防团离开的时候,看着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大家情绪翻涌,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句嘱托都勾勒出大家爱国强军梦想的奋斗模样。

三代金珠玛米致敬三位藏族阿妈

  在美丽而又神秘的卓木拉日雪山下,有三位慈祥的老阿妈,坚持四十余年为哨所送菜,在祖国漫长的边境线上,老阿妈们为一代代官兵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章儒成和实践队的同学们在出发前就把老阿妈的故事讲给了学校的师生们,带着师生们捐赠的羽绒服、取暖装备、南开特色文创和真挚的祝福前往了亚东县下司马镇仁青岗村老阿妈家里。再次见到关心自己的阿妈,章儒成难掩激动,家中的两位阿妈也一眼认出了这位曾经的边防战士,双手紧紧地握着章儒成的手,在章儒成脸上摸了又摸,就像自己出了远门的儿子回到了家一样。

  团队藏族成员卓玛次仁认真地和两位老阿妈了解过去的故事。虽然老阿妈为一代代官兵奉献了40多年,但是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为自己和更多藏族人民的付出。讲到动情处,两位阿妈激动落泪,团队成员卓玛次仁也流下了泪水,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大多数人或许听不懂藏语,但大家都知道,在阿妈慈祥的面庞下,藏着一颗拥军爱军的心,四十年来,一代代边防官兵都是她们的儿子,在风雪肆虐的哨所里,演绎着如此温暖动人的军民鱼水情。

  老阿妈得知团队中不仅有章儒成这位刚刚退伍的年轻“金珠玛米”外,还有两位军龄二十余年的“金珠玛米”指导教师和一名今年夏天即将报名参军入伍的“金珠玛米”女生,更是激动。分别之时泪眼婆娑地站在村口,一直目送大家彼此离开视线。指导教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赵清泰老师跟同学们说,“老阿妈的背囊里被服的军民融合、民族团结的精神,这是我们人民子弟兵戍边卫国的铜墙铁壁!”

四面国旗讲述“四走”国防育人成效

  实践队不仅给边防官兵送去了祝福和学校师生的捐赠物资,更带来了国旗护卫队日夜守护的国旗,送给边防团、詹娘舍哨所、则里拉哨所和乃堆拉哨所,同时也收到了四个单位赠送的国旗,这四面国旗已经有了明显的风雪印记,无声地讲述了官兵在大雪封山时守护祖国每一寸土地的故事。

  据了解在很多年前,詹娘舍的官兵只有在岩石壁上画的一面国旗,后来一位班长带着战友们从另外一个阵地上抬过来一个旗杆,战友们一起拉绳子、编绳子、钻洞,把旗杆慢慢拉起来,然后把国旗挂上去。在戍边生活中,升国旗是哨所官兵心中最神圣最庄严的仪式,虽然哨所的国旗杆矗立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脊上,但只要太阳升起,官兵们就会沿着山脊,跳过峭壁,在不足六平方米悬崖平台上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实践队通过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基地,走进军营,将这四面承载着太多戍边故事的国旗带回学校,和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入伍八学子回信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2017-0111号国旗等通过“四走”国防育人实践活动获得的国旗一起珍藏在学校,并通过军事理论课、军训、征兵宣传、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向全校同学们讲述每面国旗背后的故事,致敬每一位人民解放军。

编辑:李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知名数学家陈景润之子陈由伟...
学校十届党委第五轮校内巡视...
【“AI在南开”系列报道】构...
学校召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南开大学党委部署启动深入贯...
【关注天开园】南开区区长一...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第八届中国(国际)能源材料...
南开大学·爱知大学第28期现地...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