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良师益友”奖:王鑫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8-09-05 19:55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记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鑫教授

  提名词

  治学,教书,育人,他孜孜不倦;批评,引导,鼓励,他张弛有度。好奇严谨探究科学的精彩与奥秘,亦师亦友关心学生的科研和生活。

  人物简介

  王鑫,博士,教授,1981年出生。2010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自参加工作以来,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Google引用4000余次,H因子30。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译著1部,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2)、Scopus青年科学之星-环境科学领域银奖(2012)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等奖项,2013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骨干。曾任一区SCI期刊GCB Bioenergy编委。2014年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晋升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2015年入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优秀科技人才。2016级环境工程专业班导师,2017级新生成长导师。2017年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主讲环境工程本科生课程《水泵与泵站》、参与讲授《环境工程学》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已培养(协助培养)本、硕、博士毕业生近20人。

  人物风采

  季复一季,马蹄湖的荷花开而复落。有一个身影,两袖清风,桃李满园。有一种敬爱,天涯海角,长存心田。所谓良师,在传道授业,如伯乐扬鞭;所谓益友,在至真至诚,如子期拂弦。

  传道授业解惑的践行者

  传道,他治学严谨,以身作则;授业,他孜孜不倦,因材施教;解惑,他把握前沿,精益求精。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在初入师门的第一堂组会里,王鑫教导大家要辩证的看待每一篇文献,给每一篇文献“挑刺”。在实验开始前,他会先与学生讨论实验方案,一个有效的实验方案一定要有多组平行试验与重复试验,王鑫常说一个实验结果一定要经得起推敲与评审。当学生们获得有效实验数据时,他都会非常细心的审核,提出建设性建议,并且经常提醒大家“科研不仅仅是要一个成果,还要看它是否有实际意义,是否解决实际存在的某些问题。”

  在工作中,王鑫始终孜孜不倦,实时查阅文献探索新思路并分享给学生们;在学业方面,从科研方向的决定,到实验的进展以及未来学术生涯的发展方向,王鑫都会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在生活方面,他与学生们积极互动,为科研生活增添精彩,从生活上点滴的关怀到未来人生道路的指引,事无巨细。

  即使出国交流访学,王鑫也常常关心实验室的课题进展,即便是15个小时的时差,也阻断不了王鑫对国内学生的关心。每个礼拜的例行组会也从未间断,王鑫时刻跟进每位学生的实验进展,并及时给出建议。频繁的远程视频连线,让他的学生始终有一种老师在身边的安心。然而,在视频中瞥见的那难以掩饰的倦容与眼角的血丝,却让学生们不由得心疼。

  无论是本科生的市创,还是研究生的论文,小到报告细节修改,大到整体实验设计,王鑫始终能够在充分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指导与帮助。对学生的指导,他从不设限,始终鼓励大家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王鑫曾说培养一个学生就如同拍一部大片,需要有好的剧本(导师、思路、方向)、优良的道具(实验条件、仪器设备)、以及演员本身(学生)。而演员本身具备3个品质中的两个即为优秀,其中三个品质分别为Smart、Hardworking以及Creative。对于每一个学生王鑫总是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好的实验设备条件让学生能够潜心科研。

  在课题组中王鑫总会带领学生们学习最新文献,每每读到一篇好文,王鑫总是分享给学生并与大家积极讨论文献中的可取之处、改进之处。此外,王鑫总能敏锐的把握前沿,引导大家获取最新科研进展。与人交流才是进步的开始,王鑫深知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因此,一旦有机会王鑫便会带领大家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也经常将业界牛人请来课题组给学生们开小灶。其中最突出的是,当知道行业顶尖科学家在北大作报告时,王鑫竟将课题组所有成员带到北大与专家一起“开组会”。

  平易近人,谦谦君子

  在课题组中几乎所有学生与王鑫的第一次见面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他总会早早在实验室里等待学生到来,为初来乍到的新生们详细介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前景等等,同时不厌其烦的为大家介绍每一台实验仪器的用途与原理并提醒大家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甚至还带领新生们参观校园,讲解校园的结构布置及特色。

  众所周知,科研生活开始后,实验中的、生活中的、心理中的各具特色的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王鑫总能给出有效的建议,给予同学们鼓励,同时教导大家要树立远大目标,正确面对各色各样的挫折与挑战。而对于王鑫在科研生活的帮助,毕业生们有话说。

  刘轶男是在本科三年级时进入了王鑫实验室学习的,毕业后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继续深造。在谈起王鑫老师时他说道:“刚进入实验室时,我的专业知识很不扎实,科研素养也低得可怜,同时自己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十分迷茫。王鑫老师那时科研教学任务已经十分繁重,但还是热情地接纳我进入实验室学习。在实验室学习的两年中,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本科学渣,王鑫老师给予了我太多的关心和帮助。他亲自上手指导我做实验,教我数据处理方法,帮我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就这样,我的能力才逐步提高起来。当时鲁莽的我多次在老师休息时间向老师发问,也经常在实验中出错,但王老师始终热情地鼓励我,他总是抽出休息时间解答我的疑问,包容我的过失。有一次我因为没有安排好实验时间,忘记了更换反应器底物,这将直接影响实验的进行,甚至可能导致前期实验的努力白费。当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后,简直不敢直面老师,料想一定会被老师严厉批评。然而,王鑫老师只是平静指出我的不足,并且发邮件嘱咐我妥善安排实验时间,要懂得掌握实验节奏,一张一弛,协调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看着老师的邮件,我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在王老师实验室,我得到了诸多方面的锻炼与培养,我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南开大学“闪亮之星”、天津市环境工程学科竞赛一等奖等奖励。我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王老师的汗水分不开。”

  对于学生们的苦恼,王鑫总能给予有效建议,刘轶男说:“临近毕业,在面临抉择时王老师更是对我耳提面命,为我设身处地讲明利害得失。在得知我想换一个环境深造的时候,王鑫老师更是毫无门户私见,热心帮我联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俞汉青教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王鑫老师对我的帮助我将铭记于心,并会把这份爱生助人的情怀以身传承。是王老师让我能坚定信心,让我能有机会在新的平台上继续求学,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毕业不散场,毕业生同样还是自己的学生。刘轶男深有感触的说:“本科毕业三年,我早已经不再是王老师课题组的学生了。然而开会遇到老师的时候,老师却还是那样亲切。每次见到老师,老师总会抽机会和我促膝长谈,关心我的学业进展,督促我加倍努力。谆谆教诲,让我终生难忘。在我心中,王老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导师了,他成为了我最为敬重的师长,成为我为人、为学所看齐的榜样。”

  杜青是王鑫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如今在清华深研院做博后,对于王鑫的评价,杜青说道:“人生中能遇上良师益友,是三生有幸的事情。因为良师,会为你指引方向,益友会伴你同行。而我就是那个被眷顾的幸运儿。”

  2015年7月杜青以博士身份加入王鑫的课题组,她说:“这是我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步,也必将影响我的一生。博士的生活对个人的耐力是个极大的考验,听了周围太多人各式各样的抱怨,而我却并不能感同身受。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课题组的氛围实在是太好了,浓浓的良性交流互助模式。每天有很多想法可以和组内的成员交流,向王老师请教,每天都处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科研”氛围中。他不仅仅是谆谆教导,更多的是以身作则,见多了,总是“近朱者赤’的。”

  杜青博士说:“一个老师能让自己的学生毫无保留的跟他交流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想法,那他无疑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王鑫老师不仅是一个位学术上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的学者,更是一位教育学生懂得不卑不亢的灵魂导师。”

  人如芝兰,沁透余香

  正是由于王鑫老师的谆谆教诲,悉心指导。近5年课题组的学生们收获丰盛。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奖项:世界青年工程师大赛(2013,新加坡)铜牌、全国大学生环境与新能源国际大赛(2014,北京)一等奖等4项国际、国内竞赛大奖;本科生国创、市创(2016关辽等、2017严雨清等)校级一等奖;市级(2014冯萃娟)、校级(2013高宁圣洁、2016王凯丽、2018严雨清)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7周乐安);环境化学大会最佳展报奖(2017李田)、环境污染健康会议最佳报告奖(2018周乐安);毕业硕士生3人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3人次获得国奖。

  在课题组中:“有趣的引路人”是本科生对他的评价;“谦谦君子”是研究生对他的告白;“师恩如海”是毕业生对他的感恩。在提起王鑫时,毕业生们总会说道: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最后,愿奋进中的南开大学,有奋进中的南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有奋进中的X. Wang-Lab。

  (通讯员 周乐安)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