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南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7年12月5日)
法学院院长 付士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
法学院党委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结合法学专业特点,通过党政齐抓共管,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南开“公能”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全员育人、专业课讲授、专业实践和第二课堂中努力实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这里,我把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是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定期研究师生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建立联系师生制度
多年来,法学院确立了“学术立院,和谐建院”的基本工作思路;学院党委形成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当前重点工作研究党建的工作思路,努力营造“树正气、聚人气、协调关系、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党政班子成员“有事沟通,无事交流”。确立了党政班子成员分工联系师生的工作制度。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把自己摆进去,在工作、学习和交流中,在议事和处理问题中交换看法。在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中,交流思想,共同提高。对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问题,集中精力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立行立改。
二是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发挥专业课的思政和育人功能
法学专业课多与国家和社会制度紧密相连,或者说国家和社会制度都是由法律确立的。法学专业课的讲授,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更需要教师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和高度,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影响学生。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一是根据巡视整改要求,强化专业课程的政治引领,筹备为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课,由多名教授共同讲授;
二是由宋华琳教授用自己的科研经费主办的“规制与公法”学术沙龙和读书会,主要请国内外优秀年轻学者主讲,研读重要文献,在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发掘、培养研究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引领做到有机结合。到目前,“规制与公法”学术沙龙已经举办30期,读书会坚持了10年,举行了100期左右,对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是本着发扬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传统,针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由研究生主办、由专业教师指导和点评的“鸣响”学术沙龙,已坚持多年,到目前为止已举办47期,研究生基本都有机会参与主办,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训练,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认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鸣响”学术沙龙在校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有力促进了我们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引领的深度融合。
四是利用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和支持,开展“律师工作坊”、实践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现实,并发挥法律职业化训练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了校外、校友。
三是以津南法学院大楼启用为契机,进行楼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搬入新校区后,法学院党团组织,在师生中开展了法学院新校区大楼楼宇文化建设建议活动,吸纳大家的建议,法学院建立了能够承担法院来校真实审理案件的模拟法庭,建立了有利于师生读书学习的比较人性化的资料中心,建立了历届毕业生毕业照的照片墙,法学院院史馆也在建设当中。楼宇文化建设,调动了师生爱校爱院的热情,激发了全院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对引领师生干事创业,追求卓越,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积极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渠道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热播之后,法学院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主动发起并编排举办了审判高玉良的模拟法庭,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和被告人、证人、法警全部由学生担任。经过审判,对所有参与审判的学生和旁听的学生都是一场严肃的廉洁教育,对于提升守住底线意识,发挥了正面说教难以发挥的作用。校领导也旁听了其中一次开庭,并进行了点评。法学院还有很多学生自主的法律咨询、宪法日讲宪法等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实践、提高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拓展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渠道。
法学院党委的上述做法,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努力寓教于专业活动之中。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如何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针对师生实际开展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