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培育又红又专的高层次人才
——在南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7年12月5日)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纪亚光
南开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修订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针对性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三个重点方面把关,引导研究生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领域新问题,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培养又红又专、公能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打造研究生真心喜爱的思政课程。
针对研究生知识与阅历丰富、主体意识与问题意识强的特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在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与魅力,增强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获得感。为此,明确了以研讨式教学为主要方向,建立双周集体备课制度,在遵循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中融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现实案例,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形成富有感染力与实效性的教学体系,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二是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
为巩固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分别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优化相关课程设置、修改课程计划、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内容,加强或增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论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经典论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经典论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经典论著选读、马克思主义论文学与艺术、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等课程。同时,严把教材选用关,制定《南开大学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我校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编写、修订和使用、引进规范,确保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科学质量。
三是努力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
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考核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纳入“双一流”建设规划中,推动各学科立足于自身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充分挖掘学科专业自身特色和优势,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为此,选拔品行端正、认真负责的学术骨干担任督导专家,组建由专兼职结合、多部门协同、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将“立德树人”实效纳入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新增“课程内容融合德、智、体、美或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指标,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四是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大学的育人理念与基本原则。学校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师德师风作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明确要求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推动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将教书育人与业务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及时准确回应学生关切,不断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如经济学院等定期开展以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学术道德规范研讨会,将研究生线上学习中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得到解决,使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渗透到研究生学习的基础层面,成为研究生学习中的“常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地位。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科学研究与思政育人有机统一的内在规律,以更加切实有效的举措,更好地完成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