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职业教育的实干先锋──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勇民
来源: 2017年9月8日 天津日报 第17版发稿时间:2017-09-08 16:47

  孙勇民,女,教授、高级工程师、食品发酵高级技师,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16年天津市最美女教师,曾获第五届天津市教学名师称号;获得天津市食品科技管理突出贡献奖、局级青年突击手、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等荣誉。

  个人感言:黄大年同志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优秀楷模。作为职教工作者,我将汲取力量,树立工匠精神教育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内化为道德信念和行为指南,让工匠精神走入学生心里,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为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大国工匠奠定基础。坚持弘扬工匠品格,深化教学改革,服务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奋发有为的匠心品格,立足本岗,拼搏创新,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

  实干之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培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年来,在天津市教委、园区和举办方渤海轻工投资集团的领导下,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孙勇民和她的师生们一直不断地实践探索,建立了学院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下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创新了“现代学徒制”“三段三岗”“厂中校班组制”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3把利剑,学生成绩斐然: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国际金奖4个;学生的作品(产品)连续3届获得全国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2014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唯一高职特等奖;学院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50强。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天津渤海轻工投资集团,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联系,孙勇民充分利用主管集团及所属企业的各种资源,与同属该集团的海鸥手表集团、山海关汽水厂、北方食品集团、中科百奥、起士林等企业,与津乐园、益倍健等多家名企的合作,为区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孙勇民主持了8项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部分获天津市成果科技登记,取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带来千万余元效益;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了20余篇论文,著有1部专著。

  从大一新生的大众创新意识培养,到大二学生的项目驱动创业意识培养,再到大三的精英创业基地孵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为此,孙勇民将混合所有制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列入学院“十三五”建设项目,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平台。

  2008年开始,天津举办了10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孙勇民连续9次担任学院大赛承办的总指挥。9年的历练和经验的积累,孙勇民将自己的体会付诸实践,“把大赛资源和教学资源对接转化,把竞赛场地和教学车间对接转化,把竞赛设备和教学设备对接转化,把竞赛标准和课程标准对接转化,将职业教育素养和职业精神贯穿教学始终。”大赛资源转化,还体现在大赛引领教学中,由孙勇民主编的《发酵过程控制技术》等2部教材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016年被评为国家轻工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实干之改革 国家骨干校“百门课改”

  2014年,孙勇民大胆地提出了利用国家骨干校建设之机实施校企合作“百门课程”改革的构想,并迅速付诸实施。“百门课程”改革从百余门核心课程起步,第二年就增加了200门,最后达到400余门。孙勇民给自己规定了这样的高难度动作,要想完成,首先要求自己和教师们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所有教师要有产教融合的理念,不仅要搞科研,还要经常性地深入企业调研,并将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案例渗入整体教案的设计当中,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这样做还解决了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充足、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达到了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目的。

  然而,教学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老教师观念转变不及时,认为去企业锻炼没必要,而且讲了那么多年已经烂熟于心的课程为什么要改呢?孙勇民亲自找到有这种想法的老教师,耐心地讲解,并采用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的方法,鼓励老教师将多年的教学成果、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将最新的产学研理念、信息化技术教给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学院每位教师都是“百门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都要对自己教授的课程进行改革、完善。每一门课程经过改革后,孙勇民和专家们必须亲自去听、去感受,纸上谈兵的、敷衍了事的,都逃不过她和专家们的火眼金睛。改革后的课程通过验收后,还要先进行试点教学,在下个学期再全面铺开。

  改革的内容不光涉及课程内容,还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改革。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了“讲”中“教”,同时学生完成了“学”中“练”,全面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就连教学车间里桌椅摆放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这些措施都是孙勇民等经过长期不断学习实践、深入探索得出的。

  实干之带动 精准帮扶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有一定困难的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孙勇民两次来到黔南,与帮扶学校的领导沟通,和教师们交流,在专业建设、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的细节等方面研究建设方案,做实做细,还将“百门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移植嫁接到这里。

  2016年,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童老师来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挂职锻炼。期间,在孙勇民的指导下,童老师申报了一个科研项目。童老师得到的不仅是孙勇民在项目的研究方向上的指导,还有作为长辈的人生道路选择的指引。孙勇民周末经常住在学校,关心来到天津的黔南学校老师的生活。“孙院长一直叮嘱我,来天津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学校发展的视野、角度都不一样了。”

  童老师说。即便再忙再累,孙勇民依然经常和黔南的同行沟通,“帮助不是体现在一时一刻,应该是长期的。不要作秀,要做事。”目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为省级示范校。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王音 张雯婧

  通讯员 曹懿 邵莹 常慧丽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南开团队光刻图案化操控揭示...
校领导应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