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城市建设与地名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来源: 天津市规划局网站发稿时间:2014-09-28 14:59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标签,是城市的名片,既反映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承载城市的发展与变迁。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地名不断涌现,有些老地名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直至被尘封,这就给地名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目前城市建设中地名文化保护的现状

  由于地名法规的不健全以及人们对地名文化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城市建设中的地名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

  1.建筑物名称混乱。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就拿南昌市来说,楼盘名称五花八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有利于房屋销售,在楼盘取名上大做文章,远离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追求"西化”、"洋化”,搞"怪”立"异”,哗众取宠,不伦不类,如"东方巴黎”、"新加坡花园”、"滨江威尼斯”、"罗马假日”、"梵顿公馆”、"维也纳广场”、"莱卡小镇”、"第九城市”、"尚东大道”、"昌和·峰·水·鉴”等来势凶涌。对此,由于没有强有力的规章作后盾,我们只能作壁上观,想管却又无能为力。在地图上看到这些光怪陆离的新地名,又有谁能想起这是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的南昌城。将来,这些"西化”、"洋化”不知所云的地名成为了城市地名文化的"新遗产”,我们的后代会为他们感到骄傲吗?

  2.老地名不断消亡。许多城市历史文化悠久,特别是旧城区一带留有很多文化气息浓厚的地名应是一笔极重要的文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随着近年的大规模城市开发,大片住宅小区林立,许多老地名、街名被废弃湮没,许多标志性的建筑物或标志性街区被拆除,其中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老地名被"抛弃”,"古城”变"新城”。如南昌远在建国前就失去了两个文化品位极高的古地名,一个是"浴仙池”,一个是"鸿鹄滩”。"浴仙池”在目前南昌城区的胜利路南端,得名于古老的神话传说——羽衣仙女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融入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据考证羽衣仙女故事中仙女沐浴的古池就是南昌的浴仙池,可惜的是这个地名在南昌没有流传下来。"鸿鹄滩”地名原来既指候鸟越冬的栖息地,又有"鸿鹄之志”的含义,但后来被讹传或册繁从简写成了既无来历与出处,又无准确定义,用词也欠高雅的红谷滩。这些具有优秀文化内涵的地名被遗弃,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二、城市建设中保护地名文化的措施

  城市在发展中,留下许多历史的痕迹,体现在城市的地名当中,它是城市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的根。在城市飞速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富含城市文化的地名逐渐消亡。究其原因,首先是职能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其次是全社会"重利用轻保护”对地名文化保护认识不足;三是城市建设与地名管理体制脱节,地名管理部门难于实行有效的管理。地名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各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地名文化保护不能回避。地名文化保护做得如何,突出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主体。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地名文化,我们认为:

  (一)搞好地名普查,确定保护内容

  地名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地名消失,新地名不断涌现,为了让宝贵的地名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得到全面保护,应对城市地名进行全面普查,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掌握地名资源的存量,摸清地名的历史和现状。理清保护范围,确立保护内容,系统认定、分类,为地名文化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保护意识,做好地名规划

  地名文化蕴含城市文化特有的精神价值,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包含大量的独具特色的地名文化。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应从对历史和城市发展的角度,从提高城市文化品味的高度,充分认识地名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对地名文化保护宣传,使市民都能认识到地名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要对地名进行全面普查,系统分类、认定,更要制定全面的、近期的、中期的、长期的保护工程。在做好普查的基础上,将地名文化根据本地实际,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案,建立保护名录。在制定地名规划时,充分考虑老地名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保护规划,避免地名命名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长官意志,提高地名的文化品味,增强地名的文化底蕴。做好地名规划,既要反映城镇规划意图、功能分区和建设特点,又要反映当地的历史、地理的人文特征,体现地名的整体性、系统性,饱含时代特征,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保存老地名,规范新地名

  地名保护不仅是要保存那些具有中国优秀文化内涵的老地名,而且对现今的地名也要注意保护,不能朝令夕改,应保持现今地名的稳定性。地名具有社会公共历史文化产品属性,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一旦更改,历史事件、典故、文化就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淹没。二是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城市地名一旦更名,各单位名称、铭牌、印章都要更换,各种证件也要重新制作。这些必然增加一大笔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成本,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给人们交流交往带来不便。有些地名的更名,既未在更改前广泛征求意见,又未在更改后及时公之于众,这就给人们的交流交往带来诸多不便:走亲访友时找不着人,邮寄信件时错投误投或不能及时投递等现象屡见不鲜。

  要使现今的地名传承下去,一是要规范好地名命名。地名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对那些涉及面广、特别重要的地名命名应尽可能采用民主程序,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只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地名才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这不仅做到了集思广益也体现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南昌市红谷滩区片的道路命名前后经过广泛征集地名,征求专家意见,形成初步命名方案,再通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征求意见,市政府批准正式命名方案向社会公布等民主程序,取得很好的效果,红谷滩的道路名称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南昌市民中做到了家宜户晓。二是增强命名的科学性,避免地名命名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长官意志,我们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的地名文化的同时,应做好现今地名的命名,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特征、城镇的整体美及地理特征的地名才能传承后代。三是理顺各部门的工作关系。部门使用的地名必须是经地名管理审核或公布的地名,如公交报站、规划部门使用的规划地名、房管部门批准的房地产项目名称。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氛围

  为了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地名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地名文化保护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地名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展示、论坛、讲座以及互联网等,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一些消亡的老地名原址上设立各种标示牌,说明老地名的含义和新地名的由来。如南昌曾经就在地名指示牌说明地名的由来及历史沿革。在公交站点用老地名报站,如南昌瓦子角这个老地名现在名存实亡,但公交站报站都是瓦子角·天虹百货,一般在南昌住了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这个老地名,效果很好。同时可以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宣传本地地名文化,发挥舆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地名文化产的良好氛围。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城市的每一个地名都维系着历史的记忆,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不仅要在保留、继承传统地名文化,更要在城市建设中把城市的地名命名工作做得更透明、更民族、更科学,继承老遗产,留下新遗产,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增添时代光彩的同时,富涵历史的韵味。

编辑:韩诚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氢能新突破!南开团队国际合...
保险与精算四十人论坛青年论...
电影《青年邓颖超》在南开大...
喀什大学校长一行来访南开
南开大学团队在基于太阳电池...
南开团队成功研获神经形态人...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一行来访
南开20项成果获天津市科技奖 ...
南开团队实现基于连续体束缚...
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烈士之子...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