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伟冰
邱宗岳先生是南开大学化学系创始人。他1911年去美国留学,是清末最早出国学习理工科的留学生之一。
在美国学成之后,邱宗岳于1920年秋回国。当时凭他的学历完全可以找到较高待遇的工作,可是他不愿周旋于官场。在河南开封留美预备班任教一年后,受张伯苓校长教育救国精神的感染,1921年,他来到创建不久、待遇很低、困难重重的私立南开大学任教,并创建了化学系,任系主任。这是继北京大学之后,在我国建立的第二个化学系。
南开大学化学系初创时期困难很大,没有实验室,不得不借南开中学实验室。因当时南开大学是私立学校,经费需靠官绅募捐来维持,用邱宗岳的话来说:“当时所谓办教育,实际上可以说是惨淡经营。”学校的经费紧张得连最简单的玻璃器皿都很难购置。他总是把一个钱当作两个钱来用,购买软木塞都亲自去一个一个地挑选。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邱宗岳勇于开拓,他首先开设定性分析、高等无机化学及实验课,后来又相继开设热力学、定量分析、相论、理论化学、普通化学等课程。
1922年12月初,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当时称罗氏基金团)拟捐助南开大学理科教学,派该会驻华代表Gee来南开考察理科教学,并提出要亲自听中国教师讲课。有一天,校长张伯苓告诉邱宗岳,罗氏基金团准备给南开捐建一座科学馆用于理科教学,他们要听你的课,你可关系重大啊!邱宗岳满怀信心登上讲台。他讲的是定性分析课,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复杂的概念讲得像清水一样清晰透明。听他课的美国代表惊赞不已,高兴地说,在美国大学里也很难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课。
不久,罗氏基金团决定为南开大学建筑科学馆提供费用,并捐助科学馆的仪器设备。1923年10月,科学馆竣工剪彩,命名“思源堂”。后来师生们笑谈,邱先生一堂课给南开赢来一座楼。
至今这座三层楼还矗立在南开园,成为中美科学教育合作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