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雨鑫)为助力研究生新生更好地进行学术生涯规划、尽快适应科研生活,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化学学院承办的“导师有约—研究生师生交流下午茶”系列活动于近日陆续开展。活动共分7个场次,分别邀请到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教师,就学术诚信、学业规划以及如何应对科研压力等问题与新生进行交流,旨在努力构建学术诚信体系,充分发挥科研育人作用。
有机化学专场中,教师汤平平就硕转博、学术诚信、个人成长等话题与研究生们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大家在读期间扩大视角和眼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汤平平指出,科研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要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放弃、不气馁,在逆境中把握住机会。要尽早做出自己的科研规划,注重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场中,教师史永胜指出,大家要培养精英意识,不管未来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独特的思想和创新性。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研究生阶段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夯实基础知识,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把知识整理归纳成体系。在校期间要充分与同学和导师交流,以开放的心态运用好身边的资源,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分析化学专场中,教师刘定斌向同学们介绍了南开化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的基本,展示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科研成果,让大家对本专业有了全面的认识。刘定斌鼓励同学们努力成为公能兼备、爱国奋进的新南开人,期待大家志存高远,踏实奋进,作为化学工作者,要开阔眼界,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物理化学专场中,教师张明慧指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与本科阶段有所不同,大家应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提高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着疑问与求知的精神来开展科研工作。张明慧强调,读研的过程是积累经验和克服困难的过程,科研学习中一定要及时与导师或学长学姐沟通请教,训练自己的抗压能力,主动寻找放松解压的方法,不要畏惧失败,因为在失败中积累的经验甚至比成功还要重要。
无机化学专场中,教师张凯表示,做科研不是随大流,不是对别人工作的依葫芦画瓢,不是机械地改变实验条件,更不是混文凭。作为新入学的研究生,应该不断通过阅读文献来积累知识,在研究过程中修正错误、努力创新。科研需要把握前沿与主流,要有远见和格局,还要能够聚焦于自己的方向,沉下心做研究,更要坚守科研底线,实事求是。
材料与化工专场中,教师李伟围绕科研学习、人际交往、未来发展等方面与同学们开展交流。他指出,开展科研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勿眼高手低,要培养严格、良好的科学素养。李伟强调,实验室中培养的不仅仅是科研能力,更是一种合理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勇于实践,不惧失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强化动手能力,大胆走出舒适圈。
农业专场中,教师许寒为同学们介绍了农业专业开设的初衷以及如何学好这门学科。他谈道,研究生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个可以让大家成长到能独当一面的阶段。未来会去哪里,取决于大家在不经意间的决策和潜移默化的学习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走的慢一点,稳一点,在未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悉,化学学院始终秉承学生为本、科研育人的宗旨,持续构建学术诚信体系,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切实为学院研究生答疑解惑,有效助力研究生科研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