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科技伦理论坛关注“基因编辑的边界”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8-12-06 16:43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萌 牛国慧)近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此事引发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12月4号,南开大学哲学院联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学者于南开大学哲学院举办“科技伦理论坛:基因编辑的边界”学术活动。在此次论坛中,哲学院邀请了京津冀地区各高校的生命科学、哲学与法学专业共二十余名学者,共同探讨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并讨论和拟定学者科技伦理《倡议书》。

  论坛伊始,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胡军代表哲学院致辞,作为此次会议的倡议者,哲学院薛富兴教授就本次论坛主题表达了哲学家的担忧,提出应与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探讨该问题,同时还表示应该把有限的科学理性和负责任的科学、科技创新结合起来。

  上午的论坛活动主要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凌懿教授作“基因编辑与科学伦理”的报告,他详细分析了“基因编辑婴儿”中所运用的技术——CCR5的敲除并不能免除所有HIV病毒对T细胞的侵染,特别是亚洲所流行的CRF_AE亚型,敲除后反而会带来致病的高风险,科学家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第二场讲座“基因编辑与高科技伦理风险的治理”,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潘建红则从伦理风险和治理的角度讨论了此次事件。

  在科技伦理论坛报告中,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的人文领域学者从法学、宗教学、哲学、技术伦理学、科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向进行对话。

  最后进行《倡议书》讨论环节是此次会议的重点,会议组织者、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陶锋认为,“基因编辑”是一项关乎人类命运的科学技术,人文学者有必要对此发声,表明我们的立场,为此,他和薛富兴教授针对此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草拟了一份关于科研伦理的《倡议书》(讨论稿)。《倡议书》呼吁国际间进行科研伦理规范合作、建立关于重大科技研究的社会影响评价制度;国家早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科技行业自我约束和完善监督机制,学校和科研机构普及科技伦理的教育;学者提升伦理修养、遵守国家相关规范;科研工作者应反思人类理性的有限性,科技的研究和使用应以生命共同体为最终目的,防止技术被“滥用”。与会学者从哲学、法学、社会学、政府管理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学者们一致认为,新时代需要用更加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待新的科学技术,用更加全面负责的角度对人类的理性进行反思。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