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北师大教授做客历史学院纵论天人合一思维与中国传统史学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8-05-10 09:40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郭玉春)4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汪高鑫做客历史学院,在天挺阁作了一场题为“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的形成与演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孙卫国主持,乔治忠教授、朱洪斌副教授、崔岩副教授及部分同学听取了报告。

  汪高鑫在报告中说,天人合一思维是传统史学的重要思维之一。古代史家探究人类历史,往往会将天与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进行思考,探究其关系。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撰史旨趣,标志着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的形成。从理论渊源来讲,《周易》的天人合一思维,战国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对于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思维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司马迁之后传统史学的发展,也一直延续了这样一种天人合一思维特点,从汉代宣扬天人感应论,到魏晋重视名教与自然之辨,再到宋明强调天理与人欲之分,反映了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演变的过程,而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则是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从两汉重神意、魏晋法自然,到宋明哲理化的演变轨迹。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体现了传统史学的整体性思维和二重性思维特点。

  同学们就司马迁史学思想中的天人观念与先秦子学天人观念的关系、传统史学二重性思维是否会影响史实等问题,与汪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汪教授指出,先秦子学普遍蕴含着天人思想,司马迁既不是诸子百家之一家,又没有游离于诸子百家,故白寿彝先生将其列为“史家”,可以说司马迁是先秦子学结束的标志;而对于传统史学的二重性思维,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传统史学无论官方史学还是私家史学都是以维护统治为目的。

  讲座后,南开老师进行了讨论。乔治忠说,在史学史研究中涉及中国古代思想界中的天人关系的探讨,从战国到汉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后代影响非常大,汪高鑫扼要地概括成了一个体系,对摆脱史学史研究在史书、史家的局限,向更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发。崔岩表示,汪高鑫的报告对史学史研究非常有启发,史学史的研究要与学术史、思想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拓展史学史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孙卫国在总结中说,天人关系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相当复杂,汪高鑫从中国传统史学角度进行分析,视野宏阔、论证深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新增“低空技术与工...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讲...
学校召开2025年第二次理工科...
南开大学获2029年亚洲化学大...
南开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腾冲市委书记一行来访
校领导赴云南省开展招生宣传
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治理研究...
南开大学2025年国际前沿小学...
校领导为三学院师生讲授“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