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历史学院导师有约讲授“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7-11-16 10:35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宜金)11月13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振红带来了“导师有约”讲座,讲座的主题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来自历史学院各专业、年级的近六十名本硕博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杨振红简要介绍了分封制和郡县制,肯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意义,尤其是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由此奠定了此后两千年帝制国家地方行政建制的基本模式,并延续至今。杨振红说,中国的国体、政体在公元前三世纪曾发生一次重大转型,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杨振红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论述封建得失,封建制的建立,不是出于圣人的本意,而是迫于“势”,秦朝的灭亡,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她运用《尚书》、《史记》等大量文献资料,揭示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从万邦到一统的过程,而后杨振红引经据典介绍了先有县后有郡,给同学们补充了常识。

  杨振红以专业角度重点介绍了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的“邦”、“內史”、“郡”。睡虎地秦简的简文中出现“郡”字样的并不多。相反,简文中却出現了大量“邦”、“內史”、“都官”等行政建置名或与之有关的职官名,例如,内史就出現了17次。杨振红守,最初存在问题的不是“邦”,而是“內史”、“都官”和“属邦”,并对相关学者和整理小组的不同看法予以介绍。首先,关于內史。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注释,一方面认为简文中的內史就是《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掌治京师”的內史,但同时又提出了另一种意見,即是大司农前身的“治粟內史”。上世紀80年代初,工藤元男提出,秦商鞅变法以后的內史沿袭周內史之职,是掌管文书行政(包括财政文书)的中央官。接着老师介绍了里耶8-461号木方,其內容是秦始皇灭六国后,由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对原有的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将原称作“邦”的王畿(京师)改称为“都”,“邦门”相应称“都门”。原以“邦”为称的王畿长官邦尉、邦司马等则改以“郡”为称,称郡尉、郡司马。

  杨振红还介绍了周秦汉內史之职的演变与郡县制的发展。西周时的內史主要负责书写和传达“王命”,至晚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已仿王制设內史,其是常备顾问,参与決策,地位显要。公元前5世纪以前,內史已成为王畿(或诸侯国都)的行政长官。这样的內史之职一直延续至秦始皇统一,虽然秦內史掌京师沿袭的是周制,其职掌和职权范畴沒有发生变化,但其统治方式却在战国变法中发生了重要转变,商鞅变法有两项重要举措:一是建造咸阳城并迁都咸阳,二是推行县制,二者紧密相连,所设三十一县不是设于秦国全境內的所有县,而是设于秦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京师(邦)之下的辖县,建立了內史—县—乡—里的行政建制模式。商鞅变法是将新的县制与旧的王畿內史制相结合,构建了从长期历史过程来看是过渡时期的行政模式。这一模式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邦”制,将內史变为一个郡,成为郡县制的一环才结束,西汉前期,內史作为王畿而非单纯郡长官的影响依然存在,并延续至武帝时期。汉成帝时期,官制改革,降低三辅的级別,从中二千石降为二千石,与郡太守同。最后杨振红总结:內史从西周到秦统一乃至西汉三辅的演变,是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以及郡县制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讲座结尾时,杨振红再次鼓励大家放宽视野,新材料层出不穷,历史不能只限于文字的考证,学会贯通历史,培养问题意识。杨振红语言风趣生动,讲座学术氛围浓厚,讲座结束后,仍有多名同学与老师交流探讨。

  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历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南开团队光刻图案化操控揭示...
校领导应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