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记者 吴军辉
李军,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2001年至今主讲本科生基础课“数学分析”,2007年开始主讲校公共选修课“数学文化”,2008年开始担任数学试点班和伯苓班的班导师。多年来,李军潜心教学,更在平时言传身教,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日前,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李军获评“2015年度南开大学捷成树人奖教金”。
以德为先,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李军对待教书育人工作一丝不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李军有很强的责任感,工作认真,重视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教和督导组听课都给出了很好的评价。
李军讲授伯苓班的“数学分析”课,面对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课题,该课程贯彻“公能”素质教育的“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核心理念,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新机制。
李军十分重视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和他开展讨论,讨论的范围也不限于课程知识和问题,学习方法、能力培养、专业思想、将来的学术发展等等各种问题都可以讨论。李军还注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外开展了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以及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工作。
李军一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总是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随着师生双方不断加深了解,李军对学生的影响逐步增加。李军就这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引导着周围的学生,他主讲的“数学分析”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4年获得了南开大学第一届“魅力课堂”奖。
在担任数学试点班和伯苓班的班导师之后,李军与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德育教育的开展也更加深入。
“大学的学习中,知识的学习只是一部分,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有着开阔的视野,建立自己的专业思想,学会怎样做事,怎样做人和怎样做学问。”李军说。
作为班导师,李军通过细小的日常工作逐渐引导学生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将德育工作融入其中。他会为学生比较细致地讲解本专业的课程安排,介绍各门课程的所学内容,介绍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得学生能对本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树立自己的志向,建立起专业思想,坚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李军说。
因材施教,首先就要摸清学生的情况。李军先通过与年级辅导员、任课老师、班干部的多次交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最有效的是和学生单独交流,听他们谈自己的情况,听他们谈自己的困惑,听他们谈自己的感受。这样,逐步就熟悉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时间一长,李军慢慢总结出来一条经验,那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反而很少主动来找老师。对于这些学生,李军就主动约他们来谈,帮他们分析学习情况,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认清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协助他们制定近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使得他们能增强自信,学会怎样在大学学习。
而对于班上优秀的学生,李军则鼓励他们全面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加强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平时与班上优秀的学生讨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介绍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经验,逐渐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围绕“公能”开展素质教育。2007年,李军加入“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团队,一直主讲“数学文化”课,现在是“数学文化”课程组的副组长;2009年至今一直担任校内刊物《数学之美》的编辑。
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要注意它们的交叉与融合。“数学文化”课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思路,创建了科学教育公共课的一种新模式。在“数学文化”课教学的师生互动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例如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和“数学文化节”的演讲)的过程中,以及与《数学之美》投稿学生多次交流修改稿件的过程中,李军都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工作。
在指导学生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时,李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家的各种宝贵精神的宣传,让数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文化课程论文以及和学生作者交流修改《数学之美》论文时,李军一贯坚持引导学生的学术诚信思想,引用别人的文章需要明确说明,不能照搬他人的创意和思想。让学生在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要做好学问,先要做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