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2013南开十杰】李康伟:快乐科研路 兢兢赤子心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4-01-07 10:57

通讯员 姜忆楠 李晓霞

  李康伟,男,湖南衡阳人,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专业2010级直博生,师从孙文昌教授,研究方向为调和分析。在学期间在多个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SCI期刊(《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Journal of Fourie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Mathematische Nachrichten》、《Forum Mathematicum》等)发表(或接收)学术论文6篇。研究成果深受同行重视,有着良好评价并被多次引用。2012年和2013年两次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南开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博士期间获优博培育基金支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透明的眼镜折射出睿智的目光,低调的姿态却充满对数学的激情,谦虚的话语里透着一股自信,这就是数学院博士生李康伟给人留下的印象。李康伟没有激昂的长篇大论,简洁而清晰的言语如同一组组漂亮的数学推导公式,不拖泥带水却又切中要害。把科研作为一种追求,将学术看作快乐的来源,在平静的语调中,能够感受到李康伟的坚定——在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

  热爱数学 “缘”系南开

  自高考考入南开大学修读数学专业以来,从小就对数学备感兴趣的李康伟便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中。南开数学学院实力雄厚,李康伟顺理成章留在数学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之所以没有在本科毕业后直接出国取经,李康伟坦言当时自己的英语还不够好,但最关键的是,南开已经能够给当时的自己一个良好的平台。

  很多人之所以碌碌无为,并不在于自身不努力,而在于没有找到并坚持一个适合自己的明确方向。大三时,李康伟系统地看了有关分析和几何的书,其中有很多是英文原版的经典著作,他发现自己在分析这一方面更加擅长,所以就以之作为自己的方向,联系了现在的导师孙文昌教授。从那时起,李康伟的学术之路便正式开始了,大三下学期参加导师的研讨班,并在大四期间出炉自己的第一篇论文,这为李康伟的科研生涯开了一个好头,科研路上,他开始乘风破浪,驶入数学的广阔天地。

  兴趣领航 飞跃国界

  李康伟谈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兴趣。很多人觉得数学枯燥难懂,但在李康伟眼中,数学充满了魅力,他总是能够从中寻找到乐趣。

  李康伟的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投审历时一年最终被拒稿,第二次投稿才被接受,历经波折之后得到认可,个中艰辛与喜悦可能很难言传。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尤其是李康伟从事的理论数学,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思考,付出努力后也不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李康伟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进展顺利自毋需赘言,即便一时遇阻,至少排除了一些错误的方法。

  李康伟与调和分析专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Michael T. Lacey教授合作完成了论文Two weight norm inequalities for the g-function,两人相遇颇有些巧合。李康伟最早通过Lacey教授发表的论文了解到他与自己都在研究加权。因为议题相关,李康伟一直关注他,并向其任编辑的杂志投稿。经过反复几次电子邮件通信,两人逐渐熟悉起来,开始有了具体的合作。在与国外教授的合作过程中,李康伟并不是遇到困难就直接询问专家,只有在反复思考问题却仍不得其道时才会发邮件向专家请教。能够得到所在领域领军人物的认可和指导,李康伟在兴奋之余更拓展了视野,感受到了大家风范。

  尽管李康伟已完成学术论文10余篇,但他很谦虚,“数学学科的论文审稿周期较长,我至今能够发表几篇论文也包含一些运气的因素”。李康伟还曾经为一家SCI杂志审稿,不仅细心改正评审文中的逻辑与格式错误,还特意赶工尽量缩短评审周期,就是为了让评审结果能够尽快反馈到原作者手中。这种设身处地的行事风格或可部分解释李康伟为何成果颇丰。

  其实,生活中的李康伟并不是一个“死理性派”,感性与理性兼具的他能够将学术与生活清楚地分开。生活中的李康伟平静谦和,生活比较规律,天气允许的话,每天都会坚持跑步。唯一能够影响李康伟的作息的就是科研:如果要解决的问题多,则那一段时间就起早贪黑;如果要解决的问题少,李康伟也会与同学出去唱歌吃饭。

  勤奋驱动 笑对学术

  李康伟是一个勤奋之人。他经常泡在二主楼,即使在宿舍时,他也以自习居多。他特别感激自己的室友,“大家彼此尊重,都很上进,没有负能量”。正如接触过他的人的共识,李康伟就是这样一个踏实平静的人。在问题比较多的时候,李康伟甚至会起早贪黑致力于解决问题,相比于那些课外活动较多的同学,李康伟有更多时间投入学术。他说因为数学学科做出成果的周期比较长,因此需要很好的耐心和持续的思考,博士生涯很珍贵,“在你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持续思考的时间里就不要过多地考虑科研之外的事情”。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够有效利用这段时间。因此,李康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科研上,这种坚持不懈和对科研的热爱成就了今天优秀的他。

  投入时间只是一方面,李康伟也摸索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要想真正做出东西,坚实的基础是必备的,他建议一定要认真阅读导师推荐阅读的书目,先把基础夯实,在以后的学术道路上才能做得更深更广;养成看文献的习惯,如果说打基础时大家掌握的知识都是类似的,那么通过看文献就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全面深入,看到别人注意不到的问题;对于数学研究来说,应该克服提笔就算的习惯,在决定做一项研究之前,需要理清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及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何。

  提起导师孙文昌教授,李康伟充满了钦佩与感激之情。孙文昌教授是一位科研型导师,非常愿意分享想法和帮助学生,李康伟在与老师的自由讨论中受益颇多——独立思考缓慢、易走弯路和歧路,与经验丰富的导师交流常可收奇效。

  李康伟不缺乏的是一种挑战大命题的勇气和抱负。他认为,不趁年富力强时思考一些大命题,拖到以后就晚了。如果患得患失,将来肯定后悔。李康伟希望能在在学术道路上尽量走得远些;同时,长江后浪推前浪,李康伟也希望能够在四五十岁后开始培养出更多后继者,将学术发展得更远。李康伟特别推崇张益唐,一位甘守清贫、用半生精力证实了弱化版孪生素数猜想的华人数学家。

  科研心经 昂首前行

  勤奋和勇气只有借助良好的科研习惯才能在科研上有所进步,李康伟正是因为掌握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才能在科研上一路过关斩将。他将自己最重要的经验归纳为三条:

  首先,一定要注重基础。欲速则不达,基础非常重要。李康伟总是提醒前来取经的学弟学妹,扎实的基本功十分重要。如果过早在某个领域深究下去,很可能在研究相关问题时视野受限。他坦言,因为自己确定方向和出成果的时间比较早,导致自己的知识基础还未足够牢固,在专业学习上有时会遇到瓶颈,对于其他领域了解不够,例如,由于在大三定方向时发觉自己在几何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微分流形等内容了解就不够牢固全面,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会影响到日后的科研。前人覆辙,后人鉴之,李康伟希望后来者能够引以为戒。

  其次,找到一个好的题目。题目指导了自己在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因此,确定一个好题目十分重要。李康伟认为,在确定方向时,不应该过于功利,而应优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如果挣钱与兴趣发生冲突,李康伟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学术发展不仅应该满足现实世界的需要,还需要让理论走在现实需要的前面。具体到确定一个题目,李康伟建议查阅最新论文和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积极交流,通过观察别人正在做什么,自己能否接着做下去。

  最后,坚持下去。学术创新意味着做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而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不过,李康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对立统一”地看待——如果在某个问题上遇到了暂时无法解决的瓶颈,不妨先放一放,看看文献,再回过头来解决问题,往往有意外之喜。

  尽管在旁人眼中,李康伟已经在学术上做得很出色了,但他对现在的自己还很不满意。李康伟总说,自己的知识面还不够广,基础还不够牢,未来想要进一步拓宽方向,需要更加扎实的努力。李康伟耀眼的成绩固然令人羡慕,但是他的追求所爱与执着踏实更加值得广大研究生们学习。青灯黄卷般的生活仿佛离我们很远了,大家不断追求更快的节奏,努力靠近被社会强加的标准。真正能够定下心来不计得失、只追寻内心呼唤的人越来越少。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康伟是幸运的,能够知道自己的目标,并在数学这条路上始终做到诚心诚意、昂然前行。

编辑:聂际慈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巍巍南开105】南开校友总会...
【巍巍南开105】南开大学建校...
【巍巍南开105】第七届全球南...
【巍巍南开105】南开系列学校...
【巍巍南开105】《大学生》杂...
【巍巍南开105】南开大学·中...
交通银行天津分行党委书记一...
南开大学联合中国邮政推出建...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成立4...
【巍巍南开105】《人民日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