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张丽 平扬 韩诚)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后,在南开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对《规划纲要》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表达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待。
南开大学原教务长车铭洲教授说,“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只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世界教育史上,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创建了哈佛大学‘毕业生安置办公室’。‘安置’这个概念体现了大学生就业的独特性,不是劳动力市场配置一般‘劳动力资源’的问题。”车铭洲建议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学毕业生是具有高学历的独特的人才资源,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建设政府、高校、社会单位协同安置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体系。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心恒认为,《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在写明“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还应增加科学无禁区、学术自由、管理民主、调动地方和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自律性等概念,积极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对于第四十条中提到的“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杨心恒建议“教授治学”改为“教授治校”,“治学”是应该在严谨的基础上,提倡教授自由选择发展模式,采用多种办法而不是统一的教学模式。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陈钟林谈到,《规划纲要》针对教育发展,将学前、小学、中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通盘考虑,体现了教育发展“一盘棋”的思想。希望能进一步关注高校教师的培训与考核评价机制的改进。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校的整体水平,希望能通过一些政策为高校教师的进修培训、国际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上,不应再局限于论文数量,而应将教师研究项目应用于社会事务的成果列入考核标准中。
南开大学文学院2007本科生级刘忠说:“《规划纲要》客观公正地面对当前教育系统中出现的诸多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现实问题,例如教育公平不足、教育行政化过度、教育发展区域失衡和类型失衡等,并提出了改革与发展的方法与方向,具有振奋人心的重要力量。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一现象本身就值得社会和大学生主体加以思考和反省。在这种情况下,《规划纲要》强调注重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更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而大学生本身则应有意识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充满信心的面对未来。唯先有自信,才能有他信。唯先有相信,才有可能。对于改革与发展的前景预期,也是如此。”
关注《规划纲要》专题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