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老照片印证岁月峥嵘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09-04-13 08:48

  记者  平扬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南联大校歌

  从1937年11月到1946年6月,八载荏苒时光,在一位93岁老人全部的生命历程里,尚不足十分之一。然而,当他每每在珍藏了一生的旧照片上轻轻摩挲时,那一段令人激动、亢奋、刻骨铭心的岁月,便从泛黄的照片里鲜活起来。

  2008年9月6日,第24个教师节前夕,西南联大校友李珍焕在一片金桂飘香中溘然长逝。

  几个月后,他生前珍存的宝贵照片,由其亲友代为捐赠给南开大学,作为对90周年校庆的一份厚礼。这些照片是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师生徒步赴昆明途中所拍,共67张。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虐践踏我国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3校组建的长沙临时大学被迫继续南迁。正如西南联大校歌上阙唱的那凄情悲壮,2月20日至4月28日,一支由大学师生组成的队伍,从长沙出发,跋涉于湘黔滇的崇山峻岭、深沟峡谷中,向昆明行进。

  李珍焕生前常对身边人说起:“只要能跟随学校继续学业,不考虑通过什么方式到达。一听说男生要步行到昆明,大家都纷纷报名参加……我们这一代人目睹了日本军人在中国的横行霸道、奸淫烧杀;他们侵占了我们的家乡,亲人、乡亲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那时的青年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活动,一批人上了前线;留下来求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学成后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争取民族独立,不再受人欺辱。”

  每人一个水壶、干粮袋、搪瓷饭碗,一把油纸伞,这就是湘黔滇旅行团团员的全部装备。

  全校通过报名、体检合格的学生约300人。“步行团”实行半军事化编制,所有学生分编为两个大队,下设中队、分队。他们一律穿黄色制服,戴军帽,扎绑腿,还备有一件黑色棉大衣御寒,并准备了草鞋。李珍焕被编在第一大队第一中队第一分队。当时,闻一多、李继侗、曾昭抡、袁复礼、黄珏生等11位年轻教师单编为辅导团,直属团部,负有辅导学生的任务。

  长沙至昆明,大山林立,丘陵起伏,交通不便,全部行程要徒步完成,途中艰苦可想而知。李珍焕回忆,旅行团从长沙出发先乘船到益阳,从益阳开始步行,第一个星期,每日行程不超过40华里。第一天下来,有的同学脚上就磨起了一个个水泡,有的两小腿胀痛难忍。

  “我们仔细研究,一是因为鞋不合脚,二是走得过快;小腿肿胀系未扎绑腿,是血液下流之故。以后每逢步行,我们必将绑腿扎紧,到达营地,立即解下绑腿,用温水浸泡双脚,疲劳很快就消除了。十几天下来,最差劲的同学一天走四五十里,也丝毫不觉累。”李珍焕在世的时候,总爱和挚友张友余聊起往事,充盈言辞间的是艰苦中炼就的坚毅和乐观。

  贵州境内,峻岭连绵,那段路最长也最艰苦。“尤其是普安县的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道路有24道弯,从上向下看,就像24个‘之’字盘绕山腰。加之早春的濛濛细雨整日整夜不停。团员们打赤脚穿上草鞋,踏着泥泞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有的小道旁倚峭壁,下临深渊,又滑又险,耗费的体力是晴天走平路的数倍。一天走下来,像个泥人,疲困万分。真是饱尝了贵州的‘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滋味。”

  渡过盘江天堑的日子在李珍焕的记忆中历久弥新,他清晰地记得那年的4月11日。过江的铁索桥断了,脚下水流湍急,只有一种叫“舟子”的小船可以横渡。坐船的人必须直线排列蹲坐在船中间,两手紧抓船舷,放稳重心,丝毫晃动都会带来危险。两位艄公前后各一掌舵,先选好对面上岸的地点,然后到离该点很远的上游放行。小船如弩箭离弦般顺急流俯冲而下,行至江心艄公撑篙急划,掌准方向才能成功渡江。用李珍焕的话说,时间不过几分钟,却惊心动魄、目眩神迷,犹如遇难再生。安全抵达彼岸,大家对那几位彝族老艄公的高超技艺,满是叹服与感激。

  70多年前,那些血气方刚、胸中满怀抗日激情的大学生,把旅途中的艰苦、惊险、劳累,当成一种再好不过的锻炼,越闯难关,越是兴味盎然。从钟乳石洞到园林奇峰,从书院古刹到乡野村寨,桃花源、松林寺、虎溪书院、飞云洞、牟珠洞、火牛洞、胜境关、黄果树瀑布……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文化名胜,只要一停脚休息便四处游览,增长见识。

  “走进苗族聚居地区,随处能听见动人的歌声。途中我们还与能歌善舞的苗族兄弟一同联欢,载歌载舞,演出抗日短剧,很是高兴。‘步行团’不忘随时向民众宣传抗日。”

  有的团员专门搜集各地的民歌民谣,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生物标本,调查矿产资源,执著的学术追求从未中断。当时南开哲学系学生刘兆吉就不辞辛苦,沿途采风,搜集民歌2000多首,后来由闻一多、朱自清等作序正式出版。不少团员坚持写日记,实地记录了旅行团行走的全过程,流传至今。有些团员带了照相机,拍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成了涓涓历史长河里可堪采撷的朵朵清莲。

  李珍焕回忆:“各地政府、学校团体,对这一创举都倍加赞赏、热情关怀,大家同心协力,把我们安全送到昆明。我们也着实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湖南省境内,队伍由湖南保安队护送。进入贵州的第一站是玉屏县,县政府在前一天就贴出布告,因县内没有宽大旅店,指定城厢内外家家户户商民住宅,房屋腾让,打扫清洁,接待大学生们入住。布告上写着:际此国难严重,对此振兴民族领导者———各大学生,务须爱护惜重。县长刘周彝签名。到了镇远县,省立镇远师范学校校长对旅行团热情接待,特地请曾昭抡先生向该校师生作了一场国防问题的报告,并备食物款待。一进入云南边界,云南省政府派车前来接运行李。

  1939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李珍焕被推荐到重庆南开中学教书。12年间,他从一位初入社会的青年,到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说“是南开培养锻炼的结果”。1952年,调入现在的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李珍焕更是“在感情上从未离开过南开”。

  李珍焕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同事、挚友张友余在《李珍焕教授的南开情》一文中,生动记述了几段南开老先生们耐人寻味的趣闻轶事,一笔笔描摹着他们执著一生的南开情缘。

  湘黔滇旅行团步行期间,南开的黄钰生教授给李珍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钰生是旅行团指导委员会主席兼管全团经济,他“腰缠万贯”却精打细算,总是把钱花到最需要花的地方,学生们都很佩服。少花钱多办事是当时还是私立南开的显著特点之一,黄钰生代表了南开人的形象。

  在西南联大,南开的姜立夫、刘晋年等教授都给李珍焕上过课。姜先生讲课哲理清晰、引人入胜,对学生和蔼亲切,大家很敬重这位联大数学系元老。刘晋年说:“物理系老师上理论力学课,数学味不够。”所以刘老师要亲自为数学系学生开理论力学。刘老师上课,只要一进教室,任何学生都不准再进,课堂上对学生要求很严;可是,课下常与学生一块儿吃饭、聊天,非常随和,就像严师慈父。

  近年来,有关南开校友的丛书、期刊源源不断、种目繁多。李珍焕每次收到南开大学校友会寄来的《南开校友通讯丛书》和学生们办的《四五形影》、《47南开人》等都如获至宝,仔细阅读反复回味。这些书刊,充实了他的耄耋之年,常伴他回忆起在西南联大、重庆南开的故人故事,还有那些被年岁尘封了的青春印象。

  青春的味道和岁月的光影也清晰地定格在那67张珍贵的照片中。李珍焕珍爱一生,经常翻看,还借用给需要的朋友,暮年时更是希望这本相册能有好的归宿。

  张友余说,李珍焕几十年对南开怀有深情,晚年更是经常谈论南开。张友余几经辗转联系到李珍焕的学生、南开大学教授罗明锜。他们缘悭一面却心意相通,几十个跨越千里的电话,数封情辞热切的通信,努力完成的是已逝师友的临终遗愿。罗明锜说,有些精神和情怀已经融入我们一辈辈人的血液里。

  2009年3月,67张西南联大时期湘黔滇旅行团赴昆明的照片,终于落户南开。天上的人夙愿得偿,又一脉赤子真情汇流人间。

 

  备注:本文素材主要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友余撰写的《李珍焕教授的南开情》和其根据李珍焕口述材料整理而成的《70年前的大学师生长征》

编辑:平扬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开区副区长、公安南开分局...
南开博士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