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南开大学隆重表彰在教学育人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与个人。我们特刊载表彰大会上5位获奖教师代表的发言,集中展现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期凝聚榜样力量,弘扬尊师风尚,激励全体教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张晨。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与老师们分享我在教学与学科竞赛指导中的一些感悟。
秉公尽能,育英育才是为南开师者之责。在南开公能精神的滋养与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外国语学院本年度专业竞赛成绩斐然,指导学生在各类高水平外语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5项,350人次获得省部级奖项。
学院积极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为师生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撑。在此,我谨代表所有参与学生竞赛指导的老师们,向学校、学院各位领导和同事表达最衷心的感谢!
回顾我在南开任教的九年时光,以下四点体会最为深刻。
一是以“爱”育“公心”,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公”之教育,首在立德。教师的“爱”源自尊重与信任,构成了学生成长中温暖而有力的支撑。它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授,成为一种心灵的润泽,这正是“立德树人”最朴素的起点。我们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将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传递给学生,在带领学生参加“中外传播”“理解当代中国”“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等大赛时,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国家战略背后的格局与担当,让语言表达承载时代叙事与真挚情感,从而孕育出深厚的“公”之精神。
二是以“教”增“才能”,筑牢学生的专业根基。“能”之塑造,重在务实。教学的核心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语言专业基础。我们希望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赛融合创新实践,力争将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构建。与此同时,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在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和区域国别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解力,助其拓展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传播素养。日复一日的训练与打磨、精益求精的追求与执着,赋予了学生面向未来的“硬核”能力,也共同铸就了他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
三是以“融合”促“兼备”,践行南开校训。“公”为胸怀,“能”为本领,相辅相成。我们致力于将语言训练与批判性思维、跨文化能力有机融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希望打破单一语言技能培养的窠臼,转向对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综合引领。通过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助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心系国家发展、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使其未来既能传播中国声音,又能赢得国际倾听。这些综合素质正是对“允公允能”的生动诠释。
四是以“行动”践“宗旨”,延伸南开教育价值。“知中国,服务中国”是南开教育使命的根本体现。我们以实际行动带领学生用专业服务社会,将课堂延伸至祖国广袤天地。仅以夏季达沃斯和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志愿服务为例,在过去10个月中,学院有50多位教师参与了笔译工作,20多位教师承担了口译任务,我很幸运成为其中之一;37名学生在这次实践中锤炼本领、提升自我,展现了青年担当。这深刻地展现了“公能”校训的时代意义,也响应了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的同频共振。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强调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人文素养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这为我们外语教育指明了方向。学校和学院为我们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营造了鼓励创新与探索的良好生态。这一切,都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更有力量。我将与老师们一道,坚守三尺讲台,深耕教学科研,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南开英才,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