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凯 谢伟伟)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孙世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组组长、南开大学陈军教授,专家组副组长、武汉大学庄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一处处长戴亚飞、化学科学部三处副处长康强等出席会议。
陈军在2024年度学术交流会的开幕式致辞中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领导和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领导下,经过国内电池领域200余位专家学者十余年反复打磨酝酿而成,并于2022年底获批立项。本计划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挖掘电池新结构、新概念、新理论、新机制、新材料、新体系,促进跨领域、跨学科合作,推动电池技术的创新发展。期盼这次会议能够激发更多创新思绪,既要注重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又要关注从1到N的应用革新,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界的紧密合作,探索出一条引领全球电池科技发展的中国道路。
戴亚飞指出,“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于2022年底获批立项,2023年启动,至今已资助了两批重点支持和培育项目。该重大研究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不仅要在电池领域基础科学方法和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也应在产业应用方面取得颠覆性进展,真正做到“超越传统”,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一批该领域的优秀人才和团队。这次会议中,第一批项目负责人将汇报本年度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希望大家围绕该重大研究计划的核心目标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加强与其它领域的交流协作,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优势,把工作做深做实。也希望专家组能实时跟进各个项目的进展,并及时给与指导。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保障该重大研究计划的顺利实施。
随后,苏州大学王殳凹教授作了题为“新型锕系辐光伏核电池”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一种基于“内置能量转换器”的锕系微型核电池结构设计理念,通过将锕系元素与发光镧系元素的分子层级耦合,实现了放射性核素衰变能到光能转换效率近8000倍的提升并组装了目前已知效率最高的辐光伏核电池。
交叉科学部一处流动项目主任李忠涛教授详细汇报了本重大研究计划获批项目总体情况以及未来工作计划,7位重点支持项目和19位培育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项目进展汇报,点评专家围绕各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研究进展以及未来计划逐一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项目的后期实施指明了方向。
点评专家庄林教授在发言中建议,各项目应凝练出自己的一个超越点,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挖掘电池领域独特的理论、方法、材料、体系,多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通过交叉融合推进项目实施。
点评专家代表孙世刚院士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各项目的研究进展,指出探索电池新体系要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导向的结合,加强对新原理和新机制的挖掘,加强各项目之间以及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交叉合作,加强人工智能在电池研究中的应用,逐步形成电池研究的新范式。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汪林望研究员、厦门大学任斌教授、北京大学夏定国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勇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郭玉国研究员、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清华大学张强教授、苏州大学王殳凹教授、燕山大学黄建宇教授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化学科学部、数理科学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