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告别“云支教” 这群南开青年再次奔赴西部
来源: 发稿时间:2020-03-21 11:08

  南开新闻网通讯员 薛博文 记者 吴军辉

  “今日网课结束,‘主播’即将下线!”

  3月19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趋于稳定,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对口服务地——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结束持续一月有余的网络教学,正式开学复课。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团的9名队员也正式结束了“云支教”的状态,将于近日从各地再次分赴西部,投入到当地的教学工作中。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回信,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和热切期望。战“疫”路上,各界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们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新时代青年人的作为与担当。

  回望这个特殊的寒假,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团、甘肃团、西藏团的队员们始终不忘“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殷殷重托,在这场不平凡的战“疫”中,在支援西部教育事业的生动实践里,坚持“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尽己所能、全力以赴,努力完成“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之事”的庄严承诺。

  “第一次追网课这么着迷。”

  在家不仅守阵地,还要做贡献。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由南开大学团委发起的“公益家教”志愿服务活动。

  支教团成员鲁征宇与同学们分享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服务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的郭金梦、龙俊、诸葛梦婷、张焜和服务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高盛、鲁征宇、闫通慧、薛博文8名志愿者共组建了包含初中数学、物理、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8门学科在内的8个兴趣学习小组,结对帮扶医务人员子女。一个月来,他们累计直播80余小时,560人次观看。

  “前方战‘疫’持续,后方支援倾尽全力。”新华社在讲述南开支教团成员的战“疫”故事时这样写到。

  支教团成员志愿服务期间为同学们精心准备PPT、笔记

  新疆团成员、毕业于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鲁征宇也是医务人员的孩子,对于医生家庭的忙碌状态,他最能体会。每天晚上八点半,鲁征宇都会准时进入直播间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对高中物理的学习经验。“学物理、爱物理、讲物理”,他不仅喜欢自己和物理“打交道”,更愿意和孩子们分享“物理的世界”。这种热情也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积极反响。

  “有高三的孩子说听完我讲的以后弄明白了之前不会的知识点,这让我非常感动。我没有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竟然会对这些和我有着‘奇妙缘分’的孩子们有这么大的帮助。”鲁征宇说。

  支教团成员张焜与同学们分享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发生。公益家教志愿者之一、21届研究生支教团甘肃团成员张焜说:“孩子们的一声‘哥哥拜拜’就好像把我们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一种责任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虽然不能身赴前线,但志愿者们愿意“倾尽全力”为白衣天使减少一份后顾之忧。

  有孩子说:“第一次追网课这么着迷。”

  志愿者们却说:“我们做的不及白衣天使的万分之一。”

  “夜长着呢。”

  临行前,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听第2届的前辈分享在甘肃支教的故事。当年,缺水缺粮的山村没有任何设施让志愿者们在难以入睡的夜晚打发时间,即便是夏天,他们也经常说“夜长着呢”。而“夜长着呢”,现在成为了志愿者们“应付”父母“催睡”时的口头禅。

  虽然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但由于东西地理跨度较大,内地和新疆的作息时间仍有两小时左右的时差。服务于新疆阿勒泰的志愿者高盛每天晚上都要等到23:30才陆续收到跨越3000公里而来的作业。

  支教团成员高盛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网课直播

  高盛所教科目是化学,而化学网课安排在每天上午的第二节。所以,高盛要求自己必须在前一天的晚上就批改完所有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相较于传统的“手改卷”,用线上平台对照孩子们上传的作业照片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批改,对“脑力”和“眼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即便以最快的速度,批改完全部作业,往往也要到凌晨两点。

  队员们说,和在阿勒泰时忙碌的支教生活一样,“按照北京时间起床,按照‘地方时’休息;白天上课、备课,晚上批改作业”仍然是志愿者们工作的常态。“披星戴月”变成了“足不出户,眼不离屏”。

  支教团成员金旭为所教授的班级讲解高中物理习题

  志愿者金旭承担3个理科班的物理教学任务。据他介绍,对于理科老师来说,不仅要练“脑力”“眼力”还要练“耐力”“笔力”。

  网课期间和学生的互动全部体现在PPT上,一个小时能备完的课程,每天都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PPT,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学习演算过程,用鼠标在屏幕上写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要有在黑板上写字的流畅和清晰才行,这需要不断地勤加练习。”金旭说。

  孩子们“停课不停学”,志愿者们“离校不离教”。虽然不在服务地,但服务从未中断。服务于新疆、西藏、甘肃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都在战“疫”期间变身“主播”,以另一种方式陪伴着远在西部的学生。自2月17日以来,任教高考科目的7名志愿者坚持每周给阿勒泰的孩子们上6天课,累计直播168小时,覆盖了服务地学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近一半的班级。

  “主播”们“下线”后,即将返岗,志愿者的钉钉班级群不时发来消息:“老师,回阿勒泰一路顺风”。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孩子,也通过微信、qq等平台给南开的“老师”们发送语音“老师,我好想你”。

  “你好,我是一只树洞,你说,我在听”

  “你是倾听者吗?”“你好,我是一只树洞。你说,我在听”。

  这样的对话,最近经常发生“四中树洞”的平台上。这是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甘肃庄浪的服务学校所开发的一个线上交流平台。该平台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而树洞的背后,则是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疫情期间,志愿者们更是积极参与到了心理援助服务工作中来。

  郭金梦是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甘肃分团的团长,在服务地期间,她是同学们眼里善解人意的历史老师。寒假中,她“偷偷”跑到了同学们的“身后”,以“树洞”的形式为同学们进行心理辅导,排忧解难。

  郭金梦介绍,“四中树洞”是在疫情期间专门针对缓解毕业年级因推迟复课而面临的高考升学压力、推动学生在家学习的习惯养成和掌握日常积极心理暗示技巧而建设的线上对话交流平台。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心理学专业教师,这些和学生有着更多共同话题的“刚毕业的南开支教老师”就“顶”了上来。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会有很多担心,担心不懂心理学专业知识能不能完成好这项工作,只能硬着头皮试一试。但每次一想到确实有很多孩子需要这方面的帮助,再难的骨头也得‘啃下来’。”郭金梦说。

  连日来,化身“树洞”的南开支教团成员和很多孩子们就家庭沟通、同学沟通、学习困扰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刚上线不久的“树洞”已经获得了60多个校内小粉丝的持续关注。

  而破解专业性难题,志愿者们也有“妙招”。针对比较专业和复杂的心理学问题,“树洞”会先进行收集,再由支教团成员登录教育部在疫情期间专门开发的心理辅导平台来找寻专业资源,间接地为校内同学服务。有孩子和“树洞”说希望每天都来树洞“打卡”,发送自己的学习计划。郭金梦说:“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们做好陪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和西藏分团也都在为服务地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从《学校疫情防控指南》的编辑到学校日常防控信息的采报,志愿者们虽然不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但从未“离队”。

  西藏学生参加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组织的“网络思政课”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服务于西藏拉萨的志愿者们对接联系的“网络思政课”也正式在雪域高原“上线”,生动的为藏族小朋友们讲述了雷锋事迹,让雷锋精神厚植于心。服务于新疆阿勒泰的志愿者也在天津市文明办和津云融媒体平台的邀请下,面向全市讲述战“疫”故事,号召大家以文明的生活方式为“雪消春归”的到来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当下,支教队员们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可以重返西部,重新走上挚爱的讲台,重新见到时时牵挂的学生们。告别“云支教”,这群南开青年再次满怀憧憬地踏上征程。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