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百年校庆】40余所世界大学校长纵论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与能力建设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19-10-17 14:19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马超 吴军辉 蓝芳 聂际慈 摄影 宗琪琪 聂际慈 吴军辉 姜宝成 张立 史嵩)10月16日,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全球44所知名大学领导人及多个世界著名科研机构负责人、各国专家学者与会,纵论“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与能力建设”,协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出谋划策,探求实现高等教育卓越教学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正值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以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盛宴致敬百年办学成就,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表示,站在百年新起点上,学校正在总结梳理、重新定位,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南开大学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踏上新征程。我们希望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机构加强友好关系。我们很高兴与大家一道,为世界的繁荣和人类的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曹雪涛与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菲尔·巴蒂(Phil Baty)、格拉斯哥大学校长安顿·马斯凯特里(Anton Muscatelli)、莱斯大学校长李达伟(David W. Leebron)等共同带来主旨演讲。

  曹雪涛以“秉承传统,追求卓越”为主题,围绕“全球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南开大学守正创新”“南开大学追求卓越”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曹雪涛说,大学应该培养世界的希望,如开启和利用新知识,大力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人才,营造促进创新和思想交流的环境。我们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中,如新一轮技术创新、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和文化多样化等。中国积极向世界学习,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三个新特点:迈向新阶段、承担新使命、完成新任务。曹雪涛介绍,南开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有着爱国主义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光荣传统,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至今培养出20余万栋梁之才,老校长张伯苓曾发出“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爱国三问”。在长期发展中,南开不忘建校初心,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南开大学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南开大学推出了“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蓝图,以此加快推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

  菲尔·巴蒂的主旨演讲中结合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发布的报告,从数据角度解析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和能力建设,同时解读了过去70年来中国大学和高等教育体系取得的进步。巴蒂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从1949年雏形初现至今已成为国际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他说,重视应用科学、恢复高考和对外开放等特征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在全球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渴望下,中国在保持上升趋势方面也面临挑战。“在青年人口减少的趋势下如何增加高等教育的参与面?如何扩大研究广度,脱离对应用科学的过分关注?在全球紧张的政治局势下,如何保持与中国以外的学者的重要研究联系?”巴蒂结合报告对中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面临挑战表达了关注,“中国的顶尖大学现在表现足以与美国和欧洲最优秀的大学相媲美,如果继续保持过去几十年的势头,我们预测未来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提升自己的世界排名。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赶超其他国家的目标‘已经完成’,现在的问题是能否拓宽自己的体系,成为日益全球化的高等教育社区的一员。如果可能的话,全世界都有可能从中受益。”

  马斯凯特里在主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格拉斯哥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特色、教育教学策略、学生成长与发展、科学研究、国际化等方面的成就及特色经验。他说,在格拉斯哥大学,我们强调希望毕业生成为世界的改变者。许多格大毕业生通过他们的发明和研究改变了世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会告诉他们有责任使社会变得更好。因此,人的培养仍是格大最重要的使命。格大正在开展一项英国大学一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校园建设,第一座竣工的建筑将是学习中心。全球化是格大的重要战略,先后与南开大学等全球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培养更具全球治理人才。

  李达伟以莱斯大学的相关情况抛转引玉,介绍了当今时代社会赋予大学的变化——“无边界”。一方面,高等教育延伸到校园外,科学技术使网络教育得到普及的同时也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教学方式不再传统,学生也不再仅指普通大学生”;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跨越了地理边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国际化特点。“互联网、朋友圈、合作伙伴、海外分支、本地社会”,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层次更为立体复杂。那么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成为一所杰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呢?“杰出的大学要有影响世界的能力,世界一流大学要具有世界眼光”,李达伟表示,一流大学之所以区别于其它,主要在于拥有为人类社会及福祉奉献力量的使命感,对真知孜孜以求,在竞争合作中谋进步,发展眼光长远,学科布局合理,投资未来人才。他还展望了未来20年后的大学会是什么样的,表示其可能更加具有可塑性,机构组织更加灵活,并强调了大学机构组织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能部门的可能。“我们生活的时代有许多全球性的挑战,这需要世界一流大学用新的合作机制来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育人。”李达伟呼吁大家共同献计献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用创新思维破局发展、开创未来。

  当天还举办了三场分论坛,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分论坛上,芬兰图尔库大学、中国兰州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葡萄牙米尼奥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大学校长及爱思唯尔期刊出版高管,围绕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等议题展开研讨。他们认为,厘清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与标准,有助于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发展历史、发展环境的不同,每个大学的优势都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性格”。为此,中外关于“一流大学”的定义与内涵不尽相同,但也有诸多共通之处。一流大学都应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培养直接相关,一流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它不应只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与能力的系统性培养,而一流的科研则能体现出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高校应鼓励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对一流大学而言,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人才队伍,培养时代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流学生。此外,一流大学还应该具有国际化视野,能有效对接时代与社会发展前沿。

  在第二场主题论坛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澳门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南京大学、中国厦门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校长们围绕“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是什么?”这一议题展开讨论。大家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早已超越了知识分发中心这一范畴,而是成为了知识创造、价值倡导的重镇,推动世界对话的平台。大学应该造福于那些以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人群。因此,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打造更多培养国际学生的平台,推进更多国际联合研究项目,通过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培养能够应对未来世界复杂挑战的自信的年轻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迭,大学必将成为未来技术革命的策源地和倡导者,期待世界一流大学涌现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原创性科学发现与创造。

  第三场主题论坛聚焦“如何提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能力?”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中国吉林大学、中国台湾清华大学、中国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南开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日本国学院大学、中国延边大学、中国澳门科技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十余位校长介绍了本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诸多探索与尝试,如国际化校园建设、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等,他们纷纷表示,首要问题是如何界定“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大学排名给予了一定的辅助参考,从诸多排名的各项数据中可以分析目前学校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行进,然而,核心的考量依然是大学的实际情况以及长远的战略性定位与布局。科技正在重塑大学的传统任务与功能,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可能面临着更大的竞争与淘汰,大家应携手合作,分享教育资源与智慧策略,应对机遇与挑战。

编辑:蓝芳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第三十一次学生代表...
202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
校领导率队赴重庆开展招生宣传
南开大学开展2024年研究生导...
校领导调研督导校内巡视整改工作
米兰国立大学代表团来访
第二届高校党委书记“思享汇...
南开大学总结表彰“师生四同...
南开教授马儒军获第十八届中...
南开科研成果亮相第二十六届...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