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记者 聂际慈
一流大学应有一流的体制机制与管理服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把管理体制和服务支撑体制改革作为提高质量、增强活力的重要切入点,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显著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与效率。随着津南校区启用,学校进一步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
以制度建设保障南开发展
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南开大学章程》经校党委审议通过、教育部核准,自2014年9月3日正式生效。《南开大学章程》共12章、90条、9300余字,坚持以人为本,规范了事关南开全局和根本的原则性问题。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于2011年及2016年先后审议通过了《南开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南开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新时期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及重点任务。
2012年,学校制定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运作实施集体领导,进一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校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此外,学校修订了全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制定实施综合改革方案,印发《南开大学专业学院工作细则》,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健全了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组成及相关制度,其中校务委员会首次增设学生席位,还启动了南开大学理事会建设的筹备工作。
以机构改革支持南开发展
职能部门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学校正积极推动机构改革,支持改革发展。
2011年,学校成立新校区规划建设指挥部,负责新校区规划、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学校2012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统筹规划、设计、组织教师培训,开展与教师相关的研究工作;2014年成立战略发展部,整合原战略发展研究部和“211工程办公室”“985工程办公室”,负责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规划工作;2015年成立后勤保障部,整合后勤管理办公室、动力供应与维修中心的全部职能及房产管理处、新校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的部分职能,统筹新老校区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2016年成立基础教育管理中心,代表学校协调管理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和南开九年一贯制国际学校。
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学校成立直属单位第二党委,原直属单位党委更名为直属单位第一党委;图书馆党总支更名为图书馆党委;还成立了迎水道校区直属党支部。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本科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中心、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
以管理服务促进南开发展
面对“一校三区”,学校成立师生服务中心,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窗口。“中心”不是学校新增部门,而是“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已有14个部门进驻,可办理180个服务或咨询事项。
学校成立南开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实现了“全口径”管理。
为落实中央要求,更好开展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工作,学校成立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领导小组,并进行了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汇编,维护学校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还对议事协调机构及临时性机构进行清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校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提高教工服务意识。
学校还积极通过教代会工会、学代会、研代会等平台,扎实推进民主治校进程。近年来召开多次全校教师大会,通报学校发展情况,表彰优秀教职工;举办30次校领导接待日,直面南开学子关心诉求的热点问题;自第八次党代会召开至今,我校已印发114期校务公报,让广大师生员工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需直面不足。目前学校管理服务仍存在战略眼光不足,协同与担当不够,效率不够高,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很好适应“一校三区”的办学新常态等问题。学校正锐意进取,通过改革创新突破“瓶颈”,为创建“双一流”提供优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