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吴军辉 乔仁铭 摄影 南新)3月31日下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走进南开大学,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文化修养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讲座。
近两年来,李岚清为全国一百多所高校篆刻了一批校训。此次讲座前,他将校训篆刻作品赠送给了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15所高校。李岚清认为,校训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指出了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对该校师生修身治学的要求,他希望用篆刻这一传统艺术,来唤醒校训这一精神力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
李岚清1952年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整整工作了五十年。自2003年退休至今已十余载,他笑称自己不知不觉已成了“80后”。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放弃学习没有追求,那么他的精神生命就将走向衰老。因此,他给自己的退休生活规划了“八字方针”,即“健身健脑,读书写作(创作)”。
退休以来,李岚清坚持创作并推广高雅艺术,他广泛从事音乐、书法、篆刻、绘画等文化艺术研究。他曾为20世纪已故文化大师画下200多幅素描,并为每一位人物撰文、写诗、刻印并将这些作品结集为《我为大师画素描》,希望以此帮助当代青年人认识、了解、研究这些大师,提高文化素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青年人要对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观有自信、自觉、自尊。”李岚清说。
讲座中,李岚清讲述了自己童年时期音乐、篆刻启蒙的趣事。“从小学到大学我的成绩都是中等偏上,从来也没想过当学霸。不过确实没感到功课有多难,有多大压力,当然这与老师教书水平的高超有很重大关系。”李岚清特别强调,他并不认为有广泛的业余爱好会影响学习。
走上领导岗位后,多年分管教育的工作经历让李岚清深感人才的重要。退休后,他篆刻的第一方印就是“科教兴国”。对比1959年、2015年两次阅兵观礼的经历,李岚清深感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他说:“当代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无论是学习环境、专业知识,还是国际视野,都比我们那时有更多优势。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正是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那么,文化修养与创新型人才培育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怎么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呢?”李岚清认为,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学习文化,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一个爱好文化艺术的人,他的形象思维、好奇心、情商一定是很高的。”他列举了爱因斯坦、普朗克、梁思成、钱学森、李政道、李四光、施一公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的例子,说明文化修养对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
谈到音乐,这位“80后”老人并不落伍。他知道R&B,看《中国好声音》,听《卷珠帘》、《蓝莲花》、《南山南》,这迅速拉近了他与“90后”学生的距离。李岚清认为经典音乐应该是旋律优美、寓意深刻、久盛不衰、百听不厌的。他认为,音乐的魅力在于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音乐可以帮助记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形象思维及文化修养。他鼓励同学们多听具有文化含量、艺术含量、技术含量的经典音乐,不要因为“听不懂”音乐,而把自己挡在音乐殿堂的门外。
李岚清谈到,文化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他举了自己外事活动中的一些例子,访问挪威,对格里格、易卜生的音乐戏剧作品喜爱与推崇,拉近两国之间的感情;2000年申办奥运会时,通过与莫斯科市长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营造了良好的关系,为申奥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法国总统希拉克会见,通过探讨书法、青铜器研究而密切双方交流。“因此,文化艺术能拉近民族意识、心态的差距。在政治、经济活动的交流中应该加入一些文化的内涵。”李岚清说。
讲座最后,李岚清寄语南开学子:“我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同学们、朋友们、同志们都能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天,天津市有关领导出席相关活动。讲座由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主持。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主要负责同志与南开大学师生代表一同聆听了精彩的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