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吴军辉摄影报道)11月20日,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辑王炳林应邀到访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并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景泉出席并主持报告会。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哲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百余名师生一同参会。
报告中,王炳林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三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王炳林见解独到、视野开阔、语言幽默,深入浅出的演讲风格吸引着在座师生一同思考。
王炳林指出,中国人讲求政治信仰和伦理道德,这在历史上是有文化基础的。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德治仁政”;春秋时期有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之说;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开篇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将道德修养列为首要纲领。文化强国的硬指标是优质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而软指标则是核心价值及其影响力和吸引力。
王炳林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精神文明建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历程。“文化的内核是价值,文化强盛主要体现在价值内核为人们所信仰和践行。要实现价值与真理的统一。”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分别面向中共中央政治局、省部级领导干部、人民教师、高校学生、中小学生等不同层面,展开了五次针对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论述,反复讲怎么样在社会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足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王炳林说。
王炳林指出,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为正在崛起的中国来带了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中国要有足够的战略信心和战略耐心。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制度设计和权力运行,进而影响国家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同时,国家之间的博弈分为政治博弈、利益博弈和价值观博弈三种形态。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王炳林认为,当前国家政治安全面临五大挑战:西方国家“西化”的挑战;国家认同危机的挑战;主权领土争端的挑战;国家统一问题的挑战;网络安全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所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王炳林说。
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炳林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灵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根基”,同时,还要具备世界文明的“视野”。因此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创造出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念。
“再回看‘三个倡导’,只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状态,需要每个人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追求。‘三个倡导’是一个有机整体。只要我们久久为功,努力践行,就一定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王炳林说。
刘景泉对王炳林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指出,当天的报告为南开师生带来了一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盛宴,希望与会的教师、干部、学生在深入领会报告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努力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和示范者。
王炳林,1961年10月生。山东省东营市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治国之道——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的理论与实践》、《第三次大转折丛书: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开放的历程》、《新方略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研究丛书文化方略》等;主编《党的领袖与党史研究》、《中国二十世纪纪事本末》第四卷(1977—1999)等;发表论文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