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陆阳 摄影 任永华)“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目的是希望建成幸福中国。老百姓现在的需求不光是要赚钱,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钱再多,如果天天碰到雾霾,大家也感觉不到幸福。幸福中国一定要建设生态文明,要让成果全民共享。” 11月11日,在“生态文明与大学责任”高峰论坛暨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表达了上述观点。
钱易介绍,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这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同与支持。“这是一个好消息,我们一定要比外国先行一步,做得更好。”她说。
作为一名在大学从教50多年的环境工程系教授,钱易认为,大学应在生态文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担负起责任。
在教育方面,钱易表示,一定要用生态文明理念来教育学生,要把这个理念指导下研发出的新技术、新方法教给学生,把作为未来国家栋梁应该承担的责任告诉他们。生态文明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还应该教育社会,形成生态文明社会风尚。
钱易认为,任何技术、科研方向都会对环境有影响,或正面或负面。因此大学科研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担负起重要责任。要开发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在源头上控制,不产生污染。
钱易与师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位化学老师让学生转告我,说搞化学的人一定要发展绿色化学,作有利于环境的化学研究,要让搞环境研究的人没饭吃。我听后很高兴,请这个学生转告他的老师:我非常敬佩他,非常希望看到那么一天,所有化工厂都不排放污染物质。”
“其实我们做环境研究的人不会没饭吃,因为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制造者,污染不可能完全消灭。我一定会把环境保护这件事坚守到最后,一直到我不能做事了。”79岁的钱易说。
在社会服务方面,钱易表示,高校应尽早跟社会建立联系,“出主意、做切实的事情,帮助社会尽快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比如,我们现在提倡应该把所有工业园区都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不同工业生产厂家之间不仅是邻居,而是要建立共生代谢。这个厂的废料可以做另外一些厂的原料,这样就会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钱易透露,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清华大学十余位不同院系的教授自发联合,开设了名叫“生态文明建设十五讲”的公共选修课,一学期下来效果很好。现在的工作还只是把不同研究成果混合在一起,以后要让它们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一个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指导方针。希望能够与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相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