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将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
本报讯(记者周凡恺)近日,一部几乎与“九一八事变”同时印行的《南开中学东北地理教本》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发现。该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天津南开中学的地理讲义,印行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秋。
该书编者傅恩龄,字锡永,1898年生,河北顺义人。1917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18年自费赴日本留学,1927年获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开大学东北研究会主任、南开大学校长室秘书。
关于该书的编写初衷,与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先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1927年8月,张伯苓在主持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之后,从上海乘轮船到东北考察,他耳闻目睹,深刻感受到日本人“经营满蒙之精进与野心”,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他说:“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机。”认为“国人欲愿与之(日本)抗衡,必先明了其经营之内幕不可。”11月14日,在张伯苓的亲自筹划下,满蒙研究会(后更名为东北研究会)在南开中学礼堂成立,以傅恩龄为主任,意在“专事收集关于满蒙问题之材料,而用科学的方法,以解决中国之问题。”1928年4月,张伯苓由傅恩龄陪同,亲自去东北地区的大连、奉天(今沈阳)、海龙、安东(今丹东)、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地进行调查,访问了东省铁路局经济调查局、《经济月刊》编辑部等部门,并与各方面人士举行座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认为建设东北当务之急,一修筑铁路,一奖励移民。5月7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国耻纪念会上,张伯苓作了题为《东北归来对旅途情形及东北现状的感想》的讲演。
1928年夏,张伯苓派萧叔玉、蒋廷黻、杨石先、张仲述、李继侗、傅恩龄等去东北考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学术研究工作。
《南开中学东北地理教本》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完成的。
该书分为上下册,包括地理、行政、交通、富源、工业、商业、辽东半岛日本租借地、中东铁路公司与南满铁路公司、东北与国际之关系、东北问题之解决方策等十五章。同时,将东北研究会工作及计划、国内外研究东北各机构概况作为附录。
该书的印行,与日本公开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几乎同时,因此,此书虽为地理教科书,实为一部民族危机、国难当头之时的忧患之书。在这本教科书中,编者并非专门介绍东北地理,而是随时将爱国精神、忧愤情怀融会于字里行间。如在谈及东北地理之形势时指出:“美哉山河,我国人民之所寄托,尤当保持勿失者也。”又说,东北“境内有最大之山岳,最大之川流,最大之平原,最良之海港,凡矿产、林产、农产、畜产、水产,无一不备,苟保守而利用之,即此一隅足以自豪矣,而况别拥四百余州之疆土乎?”编者有感于东北屡遭列强争夺、他人环伺的危险情景,及时提醒国人:“强邻侵蚀之结果,血痕斑斑,几无完肤”,“倘国人急起直追,力图挽救,或迅速殖民,或开荒垦殖,危亡之局势,庶可挽回;否则甘作俎肉,任人宰割,三百余万方里之沃土,行将沦于虎狼之口矣。”
该书的最后部分是关于东北问题的解决对策,编者在分析了东北问题的根源以及消极和积极的解决方案之后,告诫国人:“东北之权益,既由吾人失之,故东北所失权益之规复,其责任亦当由吾人负之。简言之,东北问题之解决,在于吾人者多,而在于他人者寡。中国建设成功之日,恐即东北问题完全解决之时也。”
该书并非普通的东北地理教科书,而是充满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警示之作。对于在南开中学普及东北地理历史知识,提高国人的忧患意识,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悉,该书将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