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刘刚: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区 引领天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来源: 天津日报2019年5月13日9版 发稿时间:2019-06-04 16:51

  刘刚

  自2017年7月8日国家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在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的积极响应下,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抓住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机遇,决定着国家和区域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兴衰。

  加快规划建设

  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区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区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从2018年人工智能企业在全国都市圈的分布,排名第一的是京津冀都市圈,占比为45.3%;排名第二的是长三角都市圈,占比为29.8%;排名第三的是珠三角都市圈,占比为16.9%;川渝都市圈排名第四,占比为2.0%。从近三年各地经济增长速度的排名情况看,与各省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排名存在着高度的重合。因而,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与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无关,主要是包括智能科技产业在内的新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

  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核心产业部门和融合产业部门。核心产业部门主要是指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的产业部门,融合产业部门则是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部门。随着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部门的成熟,融合产业部门的发展及其与核心产业部门的协同,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城市,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天津城市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关系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顺利推进和北方经济的发展。在“一基地三区”建设中,天津应当以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契机,通过深化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与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部门的协同,积极开放制造业和城市发展应用场景,引进和聚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

  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发展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关键支撑是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区。通过搭建网络空间和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发展核心产业部门的同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工业时代的工业园区在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减弱。以科技创新集聚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园区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导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集聚区的开发和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因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硬件制造为主导,科技创新集聚区的选址都在远离中心城区的郊区或新兴城市。例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和中国台湾的新竹。但是到了网络经济时代,随着高科技产业由硬件主导向软件和服务主导的转变,科技创新集聚区开始从郊区向中心城区转移,进入到从科技园区向创新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例如,2008年启动的东伦敦科技城建设,是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更新改造发展新型科技城的典范。因为受物理空间狭小的限制,城市中心区科技城一般都空间规模狭小,被称为Mini科技城,即创新区。

  与传统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根本不同,创新区一般都位于交通区位和商务配套环境优越的城市中心区和次中心区。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创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不是物理空间的拓展而是网络空间的搭建。互联网平台、数字和智能科技企业、科技金融、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总部企业的集聚,是创新区的基本产业形态。

  创新区规划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越的交通区位、基础设施和商务配套环境,能够吸引和集聚科技企业和高端“双创”群体的入驻;二是重点发展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内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

  从国际和国内智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看,创新区是智能经济兴起和发展的基本空间组织形态。经过近10年的发展,包括美国旧金山湾区、英国东伦敦科技城、加拿大多伦多、北京、上海和杭州在内的智能经济前沿城市,都是把创新区作为启动和发展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空间组织形态。

  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区

  基本原则

  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天津市能否抢抓机遇的关键是,在城市中心区和次中心区率先规划和建设加快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的创新区。在新的创新区规划建设中,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以网络空间的搭建为主导,同时强调网络空间与现实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高度互动。与传统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以物理空间的规划为主导不同,智能科技创新区更加强调网络空间的搭建和发展。其中,互联网和物联网平台的引进和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网络空间搭建的前提和基础。在网络空间搭建的同时,注重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互动,最终形成富有活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智能科技产业聚集区。

  第二个原则是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是重中之重。作为创新区,发展智能经济的关键是打造与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生态系统。其中,政府的积极引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形成、应用场景的高度开放和科技创新资源的高度集聚,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在智能经济创新区的规划建设中,不仅要引进核心产业部门的平台企业,而且要引进和发展包括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在内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机构,通过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保护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活力和带动作用。

  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区

  基本思路

  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区的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包括:

  第一,加快引进和聚集平台企业。重点引进和集聚包括以国内外平台公司在天津建立北方总部,建立开放式数字和人工智能总部聚集区。通过平台主导的高度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吸引人工智能基础和技术层企业的集聚,尤其是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在内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的引进和培育。

  第二,注重AI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的引进。通过与国内外著名AI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创新区创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聚集人工智能领域的机构和人才。通过AI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的引进和集聚,形成引领和辐射带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源头。

  第三,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目前的情况看,融合产业部门的主导者主要是非初始人工智能领域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通过战略转型和技术引进研发,快速成长为人工智能科技企业。通过引进和集聚应用层和融合产业部门的头部企业,在改造和提升天津市现有产业的同时,成为辐射和带动北方地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提升。

  最后,激发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双创”活力。以创新生态系统和应用场景的开放为引导,发展新型孵化和众创空间产业,积极吸引智能科技创新资源和开发者,形成智能科技领域的开发者经济,建设充满活力的“双创”示范区。尤其是通过数据和应用场景的开放,引进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和开发者到创新区创新创业。

  (作者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9-05/13/content_182887_1080068.htm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开区副区长、公安南开分局...
南开博士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