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肖光文: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来源: 2019年3月22日 学习时报 第6版发稿时间:2019-03-28 21:35
 

  作者:肖光文

  加强思政课建设关键在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立场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内容不仅仅要体现知识性、理论性、科学性,更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实现思想引导。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思政课建设关键在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立场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传道者自己首先明道、信道,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要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就要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上学深学透,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这就需要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学习研究能力,积极围绕着教学中相关问题展开学术研究,在解决教学问题中提升科研能力,把科研成果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统一。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思政课教师应牢固树立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责任意识,更好地担起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找准课程结合点,推进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

  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凝练和优化教学内容,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努力探索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结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根据高校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同层次的思政课程,把最新理论成果等基本内容有效融入进去,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我们整合各门思政课有效资源,树立大思政课意识,推进各门思政课之间有效联动,实现思政课教学问题联合研究、联合攻关,形成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内部协同推进的良好机制。总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准结合点,树立自觉融入的意识,形成融入的长效机制,进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内容不仅仅要体现知识性、理论性、科学性,更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实现思想引导。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要聚焦社会现实重大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学生喜爱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做好解疑释惑工作,不断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在正确解答和释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把大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积极回应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积极打好主动战,实现正面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是谁,跟谁走”的根本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加强思政课建设,还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特点,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我们要结合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特点,搭建各种新媒体平台,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打造学习、实践、教学、资源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让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正能量传递起来,让课堂生动起来,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充分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内化能力和思维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理论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外化为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真正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使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