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孙晓春 :解析传统中国治理的道德基础
来源: 2019年01月03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8版发稿时间:2019-01-07 10:30

  孙晓春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要立足现代政治发展理念,也要回溯古代的治理思想与实践,发挥古代治理经验与智慧的滋养功能。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治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虽然我们无法对此环境做出详尽细致的描述,但是,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与那个历史时代流行的道德哲学明显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那么,两汉以后始终占据政治上统治地位的儒家伦理政治学说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过程是什么关系?儒家思想在怎样的程度上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传统治理又何以能够走向现代治理?《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李锋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讨论的正是这些问题。

  好的政治与道德无关吗?

  该书收纳于郑万军主编的“善政思想与治理创新”丛书第一辑“善政思想”系列中,作者攻读博士期间主攻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难度最大的一部分——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政治哲学。该书主要内容是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探讨中国古代治理道德基础的研究成果。作者从两汉以后儒家思想哲理化的历史进程入手,就程朱学派的天理论做了深入分析。在常识上,宋代理学家的天理论或许更应该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主题,至于它有什么政治内涵,以往人们关注并不是很多,这是一个讨论起来很有意义的主题。

  全书开宗明义谈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一直以来,政治学界有一个说法,即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那里,政治学开始与伦理学分离开来,因此才有了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把政治学看作与道德哲学泾渭有别的独立学科,这肯定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如果据此认为,社会政治生活也与道德无涉,却是一个不小的误会。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事物可以自己说明自己,任何东西的价值都需要依据一个相对客观的尺度来判断。如果此说不误,作为政治学研究对象的“政治”,肯定也不能自我证明。什么样的政治是好的政治,什么样的政治是不好的政治,需要我们于现实的政治过程之外建立一个标准来说明。在道德哲学家看来,人们能够想到的诸多评价标准中,最为可靠的还是道德的标准。这是因为,使社会政治生活在道德上来得正当,是古往今来人们一贯的追求。古希腊思想家关注的主题是“正义”,而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传统儒家对社会政治生活道德层面的关注便主要体现为历代思想家对道义问题的理解。

  符合道义的政治才是最好的政治?

  “道”或者“天理”作为道德法则的普遍性,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中国人对道义问题的关注始于春秋战国。起初,人们把“道”与“义”这两个概念分别使用,其共同之处是都可以被理解为规则或者原则,而且也都可以当作价值判断的标准。但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简单地说,“道”是一个更具客观必然性的概念,而“义”则更多地意味着在特定人际关系下人们的行为恰当或正当。至战国后期,这两个概念才逐渐复合为一个概念。通过对道义概念的理解,先秦儒家形成了自己的道义理念。道义优先,重道义轻利是先秦儒家基本的价值导向。先秦儒家认为,道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符合道义的社会生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生活,这种社会生活状态可以概括为“天下有道”。符合道义的政治才是最好的政治,这种政治便是“王道”。先秦儒家的这些基本观念,为两汉以后的儒家继承了下来。然而,当汉魏儒家也像先秦儒家那样倡导道义原则的时候,他们却在有意无意间发现,先秦儒家并没有为道的概念给出一个清晰定义,或者说,直到他们生活的时代,仍然没有弄清楚“道义”本身究竟是什么。

  “先王之道”永久吗?

  该书追溯了传统儒家在更抽象层面理解和把握道义原则的哲理化历程。关于“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大体上有两种认识路径。道家学派注重对“道”的形而上学理解,他们把“道”看作宇宙的本原和普遍法则。《周易》大体上也是用形而上的方式来理解道的,即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过,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把“道”置于经验性的历史过程中理解,将“道”等同于“先王之道”,即先王留下来的治国原则和治国经验。先秦儒家把道归结为“先王之道”,本意是要借用先王的神圣来证明道德法则的神圣。但是,“先王之道”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其并不足以为万世效法。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两汉以后的思想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先秦两汉儒家的复古情趣中走出来,凭着自己对普遍道德法则的理解来描述理想的社会政治生活。

  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哲理化过程的重要阶段。义理之学的流行,使得思想家具备了在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因而,也为思想家走出先秦两汉儒家注重经验的思想方式创造了条件。在儒家学派内部,只是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那里,“道”才被理解为宇宙的本原和世间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和普遍法则。专制国家的治理原则、君臣父子的等级秩序、秦汉以来历代王朝的政治善恶,都通过“道”或者“天理”得到了合乎逻辑的解释。这是传统儒家为中国古代治理所能提供的最为有力的理论支持。作者在讨论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时,把重心放在朱熹的政治哲学上,这对于理解传统中国的治理过程与政治思想无疑大有裨益,也可为推进当下的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启示。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http://ex.cssn.cn/zx/bwyc/201901/t20190103_4805492.shtml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南开团队光刻图案化操控揭示...
校领导应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