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石培华:在旅游业发展中落实教育优先
来源: 《中国旅游报》2018年3月27日第3版发稿时间:2018-03-29 10:25

  大力发展高质量旅游,高素质旅游人才是基础是关键,旅游业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新载体,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新途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旅游业发展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石培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高质量旅游,高素质旅游人才是基础是关键,旅游业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新载体,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新途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旅游业发展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旅游行业历来高度重视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特别是“515”战略提出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和继续推进实施青年旅游专家培养计划,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了很好成效,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受到人才单位高度重视。

  一、在旅游发展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教强旅、人才优旅”战略。

  旅游发展、教育为本。旅游教育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高素质人才队伍更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优质旅游的关键。旅游业的发展正在从资源依赖、资本推动转向创新驱动,迫切需要将人才作为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一是支持一流大学将旅游专业建设成为一流学科,并推动将旅游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提升学科地位、加快旅游高端新型人才培养。二是建议加快推进成立中国旅游学会,2015年笔者建议过,该项工作也写进“515”战略。在中国旅游智库、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等基础上筹建成立中国旅游学会条件已成熟。三是大力支持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落实《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旅游职业教育,完善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旅游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四是支持加大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材创新编撰,以《当代旅游学》为引领,支持编撰一批实用的旅游新教材,并推进《当代旅游》培训和进课堂,培养高素质旅游教师队伍。五是推进建设中国旅游网络大学,构建旅游教育云平台,在有关方面的关心和引领下,南开大学已经开始推进相关工作。六是实施旅游人才十三五规划,实施系统化旅游人才工程。

  二、进一步实施旅游人才计划,支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和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更是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人才始终是第一资源。当前,国家旅游人才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国家旅游人才计划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形成强烈共鸣,也得到了多数人才单位的重视,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促进了旅游人才的培养,而且对促进青年专家和学生服务国家部门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工作,更好地对接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受到了青年学者和学生的热烈欢迎,成为一个有很好社会影响的人才计划。大家点赞这些旅游人才工程“花小钱办大事”“叫好现在支撑长远”。

  为进一步扩大战果,深化推进国家旅游人才计划,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一是建议继续大力推进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和万名英才项目,并扩大规模,增加各类人才指标。建议扩大范围,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更多旅游企业的青年骨干也纳入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建议对3年以来旅游人才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评估,推进旅游人才计划更好地实施。二是建议推出旅游领军人才计划(可以称为“飞马”国家旅游人才计划)。除了培养旅游业青年专家和学生,旅游界还需要推出旅游领军人才计划,以扩大旅游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争取将旅游人才纳入国家人才计划。三是建议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参考国家旅游人才计划,推出各自的旅游人才计划。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对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需求,要着力培养创新型、科技型、复合型旅游人才,培育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四是引领和支持建设旅游创新体系,支持建设旅游协同创新平台和网络,建设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旅游协同创新体系。引领各地构建高水平、实用的旅游智库和旅游协同创新平台和网络。五是大力推进旅游创新创业创意计划,鼓励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和地方,因地制宜构建各类孵化旅游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倡导培育旅游创新创业文化。

  三、充分发挥旅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推动文明旅游,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古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路径,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教化功能,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成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渠道。一是大力发展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体系,加快发展包括不同内容的研学旅游。二是推动文明旅游、理性旅游,培育文明、理性的新时代高素质游客和旅游经营者,构建文明旅游示范体系,选树一批文明旅游示范区、示范单位,宣传一批文明游客,充分发挥旅游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强旅游志愿者管理,发挥旅游志愿者在志愿者建设中的窗口和引领示范作用。四是推动各地将文明旅游、理性旅游入法入规。五是鼓励在大学开设旅游公开课,把旅游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通过各类文明旅游的发展,发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的作用,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特殊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发挥好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跟党走。”革命传统资源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宣传和实践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开展党的重大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地,持续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始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使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更加贴近群众、深入民心。

  五、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一些重点领域推进旅游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培养。二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优先大力推进旅游教育和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四是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海洋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五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旅游教育协同合作和长江经济带旅游教育协同合作。六是鼓励引导旅游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鼓励旅游人才的创新创业,在旅游业中率先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旅游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六、进一步创新提升MTA教育,培养旅游高层次人才。

  旅游业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能满足现代服务业标准的旅游高端人才异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是在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于2010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2010年9月被国家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2011年3月,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秘书处挂靠在南开大学。MTA教指委还承担了国家万名旅游人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师资培训等重要任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MTA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和成绩,MTA授权点院校达到97家,实际报到人数已经超过1000人(1102人),在学学生人数达到了2400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初步形成规模。MTA的设立为中国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培养由过去的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但在实际发展中,MTA教育也面临许多问题,建议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并出台举措推动MTA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MTA教育质量,并高度重视和专题研究促进旅游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这是培养旅游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

  总之,推进优质旅游,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世界旅游强国,人才是支撑,也是最大的短板。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旅游业发展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将人力资源作为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进行开发培育,将旅游教育作为大力发展旅游业中的重大基础工程优先部署推进。同时,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中,也要将旅游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战略体系之中,支持推进旅游教育优先发展。要建立面向产业发展、面向世界旅游强国建设、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全方位旅游教育观念,构建新时代旅游教育的新格局、新体系和新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智库、南开大学)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新增2个本科专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湖南省教育厅来访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学校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广州市南开大学校友会春茗活...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