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张健:高校思政课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来源: 天津日报 2018年03月16日 第13版发稿时间:2018-03-16 19:32
 
 

  张健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天津市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和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航学者”计划;2015年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2017年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当前,思政课教学在各高校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是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然而,思政课如何搞好自身建设,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依然是实践中的难点。为破解难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高校思政课领航学者张健,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等角度入手,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担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12年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张健深知,课程教学和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是高校思政课的“一体两翼”,必须将课程教学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否则便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他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及时了解思想理论界的学术动态,并善于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困惑,然后通过扎实的科学研究澄清这些困惑,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给学生以科学解答和正确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授本科生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时,有学生质疑“学习这些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面对质疑,张健运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引入叙利亚难民问题、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等事例,用震撼的事实启发学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社会制度的选择与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在匡正学生思想的同时,他进一步理清教学内容和线索,引导学生从“接力探索、不懈奋斗”的视角出发,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最终使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的深刻内涵。

  张健秉持这样一种教学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几个关键字,一个都不能少。”教学中要积极打通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通道,着眼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提升思政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教学中,他精准地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成为中流砥柱的三大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指导思想成熟、理论武装全党、密切联系群众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并适时增加了“如何看待日本右翼的日益猖獗”“如何认识当前和今后的中日关系”“如何理解全党团结、全民族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大团结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如何区分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等现实性极强的内容。讲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时,他引入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校园被日军炸毁和学校南迁组成西南联大的校史,指出南开精神、联大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把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贯通起来,以小见大,引起学生共鸣。

  张健回忆,自己在刚入职时,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曾陷入过误区,讲稿纠缠于历史细节的考证,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科带头人刘景泉教授发现并纠正了这一偏差,使张健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性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历史专业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正确认识和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明确前进的方向,坚定未来发展的信心。思政课教师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不管学生状况如何变化,复杂的社会现实如何影响学生,教师始终都要绷紧“立德树人”这条准绳,担负起提高学生理论素养、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责任。他的课因理论联系实际而深受学生青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被评为南开大学第四届“魅力课堂”,他本人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新增2个本科专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湖南省教育厅来访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学校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广州市南开大学校友会春茗活...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