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白雪洁: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经纬——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启示
来源: 南开大学报2017年4月28日3版发稿时间:2017-06-06 17:59

  日本筑波科学城建设的初衷,一是振兴科学技术,充实高等教育,实现“技术立国”;二是缓解东京都市圈生态和社会发展压力。应该说这个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和雄安新区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筑波科学城是距离首都东京大约60公里的地方,地理区位条件与雄安新区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也是在近乎空白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

  筑波科学城发展,是从1963年议会通过了将科学城设在筑波地区的决议而开始的,一直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时间。大致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3年至1973年的初创阶段。它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规划、立法、筑波大学的迁入,以及首个国家级无机材料研究所的设立。第二阶段是1973年至1989年的推进发展阶段,以吸引聚集科研、技术开发、教育机构进入筑波科学城为中心内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985年在筑波召开了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这个博览会让筑波正式进入世界视野。在这个阶段内,筑波面临着一些来自国内外的质疑,比如拿筑波和硅谷作对比等。1989年至2010年的再创阶段,筑波科学城自己提出了再创计划,内容包括行政区划、空间规划的调整,不仅科学研究、教育机构等实现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而且对科学城的参与主体、运行机制等也进行了调整,从最初仅作为基础研究基地的机制设计,到实现基础研究向应用性开发乃至企业化生产的机制转变。第四阶段是2011年至今的国际战略综合特区建设阶段,2011年由茨城县和筑波大学共同申请的“筑波国际战略综合特区”,作为日本国内7个“国际战略综合特区”之一获批,旨在建设世界尖端技术研究机构及人才聚集地,由此,筑波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筑波科学城的现状特征主要有:一是清晰的功能分区。其建设发展目标是实现科学研究聚集和建设现代化的宜居城市,功能分区服从这两大目标。另外它的功能分区具有层次性,从大的层面分为研究学园地区及周边开发地区两大功能区。在研究学园地区内部,又分为都心地区、住宅地区和研究教育设施地区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承担相应的功能。二是以高密度的国有智力科研机构聚集撬动。它有高密度的国有智力科研机构的聚集活动,筑波科学城最多的时候曾经聚集了46家国有教育和科研机构,目前在公共资料上能够查到的,仍有33家国有教育和科研机构在筑波科学城。三是民营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分区聚集。为了与国有研究机构相配合,在周边开发地区聚集了大批公益法人性质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所属的研究机构,其数量是国有研究机构的五倍以上,也有一些与企业研究机构关系密切的生产性企业落户生产。四是逐步确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在这个产学研创新体系中,它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从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体系逐渐发展,走向了开放和国际化。五是生态、舒适、安全的城市空间。交通系统设计上体现网络化、便捷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体现协调化、现代化、环保优先的理念,城市景观建设体现自然、绿色、和谐共处的理念,城市服务设施建设体现便利、舒适、人文关怀的气息。六是多方主体参与的建设运营管理体系。从首相,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到第三方的民营企业,民营的建设管理组织都有具体的参与。

  我们来看看筑波科学城的发展成就与问题。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聚集地,大的方面成就有:成为日本最大的各种背景和形式的官、产、学研究机构的聚集地,成为日本的国际学术活动、科研交流的主要据点之一,成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的发动机和科技成果反馈社会的典范。存在的问题是,科学研究交流和技术转移仍存在诸多障碍,研究设施老化,研究支援功能仍显不足,吸引国外研究人员的体制和环境不健全。作为地区性城市的成就,它的城市风貌与环境非常好,也疏解了一部分首都圈的压力。但是它的问题体现在:城市人口规模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研究学园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有利于外国人士安心居住的软化条件欠缺。

  和硅谷相比,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它不是一个GDP产出能力非常强的地方,和硅谷有很大的差距;它以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大学为创新主体,创新活跃度和自主度相对较低;承担着国家的创新使命,所以体系相对封闭。

  筑波科学城这些问题我觉得其实有的是客观因素带来的,它的定位就是这样,不怨它自己。所以它既然受到政府公共资金投入,那它一定缺少创新激励,它受到日本整个社会所面临的老龄化少子化对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以及日本本身创新文化基因与美国就不一样,所有这些原因决定了筑波可能还是会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是筑波目前也在建设中,它有一个国际化创新战略,它的未来愿景,是具有创新先导力的国际先导城市和绿色创新的活力都市,在这个愿景之下它提出了一些重要举措。

  筑波科学城对雄安新区建设可能引起的思考:一是在相对空白的基础上建设创新驱动的新城,定位决定发展方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二是立法指导,规划先行;三是政府先期的引导作用如何与市场机制有效融合,筑波科学城时至今日仍在探索之中;四是人口的疏解功能与预期之间可能存在差距,特别是便利的交通条件反而可能不利于人口的真正疏解;五是开放式国际化创新应成为新区创新驱动的关键词之一。(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