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田利辉:深港通“快车”怎么搭? 对A股啥影响?
来源: 《人民日报》( 2016年10月17日 19 版)发稿时间:2016-10-19 11:21

  据《人民日报》报道

  深港通是今年资本市场的“大事件”。近日,深交所发布《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等规则,标志着深港通业务规则基本齐备,基础制度已成体系。深港通在“通车”后会有什么效应?能带来多少投资机会?该防范哪些风险?许多正在积极“备战”深港通的投资者,需要做足功课,才能平稳安全地搭乘这列投资“快车”。沪港通运行两年来的资金格局,可以作为预判深港通未来资金流动的参考。

  沪港通开通初期,“北上”总额度及每日额度使用率总体高于“南下”,至2015年3月底,沪股通净买入1054亿元,港股通净买入334亿元,资金净流入大幅高于净流出,被市场称为“北热南冷”。2015年4月至10月,资金流动逐渐形成大体平衡态势。2015年3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参与港股通有关政策后,港股投资需求进一步提振,资金净流出逐步提高。至2015年10月底,沪股通净买入1088.72亿元,港股通净买入913.47亿元,北上及南下资金规模大致相当。从2015年底开始,南下资金超过北上资金。尤其是在今年5—6月,港股通净买入增幅较大。5月初至6月27日,港股通净买入538.3亿元,去年同期为177.93亿元,增幅为202.53%;同期,沪股通净买入54.09亿元,同比下降75%。此后,北上及南下资金规模又大致相当。

  对于沪港通的这些变化,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辉分析,资金流动主要受预期影响,跨市场投资中,对微观企业的预期往往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新兴市场,A股不少上市公司成长性良好,故而沪港通开设初期受到资金追捧,北热南冷。但是,随着去年A股和汇市发生巨幅波动,市场预期有所改变,国内投资者也出现资产配置国际化的需求,南下资金因此超过北上资金。今年以来,股市和汇市平稳运行,系统性风险相对下降,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相对不错,出现双向平衡的态势。

  很多A股投资者也许并不会亲身参与深港通,他们更关心的是:深港通开了之后,会给自己在A股的投资带来什么变化?长期以来,A股和H股之间一直存在市场价差。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A股市场会比在港股市场贵很多。沪港通开通时,曾有人预期这种价差会迅速缩小甚至消失。然而,两年来的情况显示,两市价差依然存在。从沪港通运行经验看,2014年4月10日,A/H股折溢价指数仅为95,但沪港通开通后,A/H股价差幅度未因沪港通的开通而收窄,由2014年11月17日的102.14上升至2015年12月31日的139.75,目前仍在130左右。

  田利辉认为,在我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深港通短期内不会对A股产生太大影响。长期看,有助于减少A/H价差,增强价值投资理念,提高对于蓝筹和高增长型板块的关注度。实际上,深港通有助于提升深圳上市公司的国际化影响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和盈利能力,特别是中小板企业。而且,深港通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又一个海外投资渠道,有利于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步伐。

  尽管与A股相比,港股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但在港股市场上,也有不少特有的风险陷阱是A股投资者不熟悉的。针对这些风险,深交所《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专门增加相应条款,进行特别提示。比如,对“老千股”交易风险,“提示投资者注意,部分业绩差、市值小、股价低的联交所上市公司存在频繁合股、大比例低价供股或配股的行为,投资者权益可能被大幅稀释,投资者应关注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于股票长期停牌风险,“提示投资者注意,与内地证券市场相比,香港市场股票停牌制度存在一定差异,港股通股票可能出现长时间停牌现象,相关投资者应当关注可能产生的风险”。

  田利辉说,投资者参与深港通,需要了解两地股市的制度性差异。香港市场也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而且不乏通过各种财技出老千、欺诈中小股东、掠取市场财富的大股东大庄家。如果盲目投资,小股东可能会触礁“老千股”,上当受骗,而且往往诉讼无门,难以举证。投资者防范风险的根本应对之策在于谨慎投资,选择自己了解的股票标的。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