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李英姿:网络低俗语言误导青少年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8月9日4版发稿时间:2016-08-11 09:38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兴社交模式如BBS、微博、微信、弹幕等,越来越受到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欢迎。广大网民的创造力和幽默感通过这些社交模式得到充分展现,网络语言随之不断推陈出新。面对网络语言,一些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污染。另外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则对其极为推崇,如果三句话中没有一个网络词语,就觉得似乎缺了什么。这两种看法都不免有偏颇之处,双方的争论也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随着全媒体概念的出现,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网络语言的新用法从虚拟空间蔓延到现实世界。有些新兴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表达,是当前语言生机勃勃的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语言中不乏过激言论以及粗俗话语、詈语等,有些低俗网络语言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网络低俗语言影响青少年认知

  2015年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经过网络而变形的网络詈词已经广泛传播,在25组低俗语言中,16组低俗语言于2014年在原发微博出现的数量达千万次,4组低俗语言出现的次数甚至过亿。网络低俗语言误用、滥用的情况愈演愈烈,同时伴随着粗鄙、戾气的谩骂和人身攻击,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损毁他人的名誉权。嘲讽、戏谑一旦过头,在特定环境下,就会有形无形地成为施暴者的借口和工具,网络上一言不合,可能直接引发现实生活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恶果。网络低俗用语危害极大,一方面,令虚拟空间戾气横生,以致延伸到现实世界;另一方面,新媒体开始侵袭主流媒体舆论,尤其是网络低俗语言一旦见诸主流媒体,就有裹挟民意的嫌疑。

  在当前话语环境下,青少年受到的影响最大。他们的语言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很多青少年出于猎奇或者寻求认同的心理,随意使用这些网络低俗语言,不问来源、本质、含义,只是认为有意思,大家都在使用,能够彰显个性。还有些对女性的污名化称谓,比如“绿茶婊、咖啡婊、奶茶婊、外围女、碧池”等,甚至很多年轻女性说起这类词语,也丝毫不觉得难为情。青少年往往不知道这些网络低俗语言原有的淫秽、色情、暴力含义,随着使用频率不断加大,有的青少年已经习焉不察,荣辱、是非、善恶的界限变得模糊、钝化、弱化、淡化,甚至逐渐发展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程度,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净化网络语言环境,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引导青少年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传递正能量,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引导青少年辨识低俗语言

  防止网络低俗用语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保证他们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面临的责任。

  有些家长往往更多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而对语言使用问题或多或少地放松警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既包括书面表达能力,也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国民语言能力和素质应该从小养成。家长除了为孩子决定什么时候学习外语、怎么学习、什么时候开始识字等,还应注意孩子语言的接触和学习,过滤掉网络低俗语言,引导孩子辨识各类低俗语言,从而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家庭是青少年语言能力形成的最初场所,也是最重要场所。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用网络低俗语言。这一点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青少年的语言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实际上,家长发挥的作用更直接、更有力。

  在全球化时代,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是很多国家面临的共同现象,很多国家在教育领域已经开展相关治理行动。根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所说,韩国编制了《小学生通信语言教育用漫画读物》,电子版和纸质版本均有,发放给全国6000多所小学,通过漫画形式促使小学生反省自己的语言使用情况,从而提高礼貌语言的掌握和使用程度。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网络公共空间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2011年,日本开始重视“萝莉”文化给青少年以及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颁布了《东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条例修正案》,禁止动漫、影视作品中出现“萝莉”形象,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先后颁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2008年)和《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11年),明文规定,网络动漫不得含有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

  杜绝使用网络低俗语言

  在抵制网络低俗语言方面,大众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个别传统媒体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堂而皇之地使用网络低俗用语,如文章标题采用《绿茶婊只是明骚女汉子才是暗贱》《马年将到“草泥马”给您拜年了》《让明星情侣“撕逼”飞一会》等低俗语言,令人不忍卒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通过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屌丝”、“逗比”和“叫兽”。这种失守、失范、失责、失察甚至失德的做法,严重降低了新闻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有违新闻伦理。这也可以说是传统媒介滥用话语权力的表现,对传统媒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伤害,也对网络低俗用语的传播和扩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恶劣影响。

  面对泥沙俱下的网络用语,媒体从业人员应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广大传统媒体更应自律,时刻保持清醒,提升辨识力,坚持操守,不能为了追求收视率、销售量而使用网络低俗语言,要对网络低俗语言坚决说“不”。

  现代语言治理不能单纯依靠国家和政府,而是需要多元化的主体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面对网络语言低俗化的倾向,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相关人士应该共同努力,打造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综合治理网络。大众媒体更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促进互联网文化文明化、法治化,有效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从而提升大众的语言素养、法治素养,营造理性、文明、自由、有序的和谐语言生活。

  (本文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多维视野下汉字文化圈国家和地区汉字类节目研究”(YB125-18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编辑:聂际慈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