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龙飞:为人类创造美——俄罗斯音乐巨人柴可夫斯基早期作品
来源: 天津日报2016年6月16日15版发稿时间:2016-06-16 15:41

  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1840—1893)在妹妹的庄园度假。一天他正在作曲,窗外忽然飘来歌声。这是位工匠在唱一支古老的民歌,曲调委婉动人,他听得入了迷。那悠长缓慢、感情深挚的旋律,一整天都回荡在耳际。转天一早柴可夫斯基便去找工匠,请他唱那支歌,作曲家将曲调记录了下来。工匠说,这支歌叫《孤寂的万尼亚》。后来柴可夫斯基以它为主题,写成《第一弦乐四重奏》(1871)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富有俄罗斯民歌韵味的主题,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在乐曲中一再出现,感情极其沉郁、哀伤。《如歌的行板》自诞生起就成了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柴可夫斯基夜以继日埋头工作,他认为创作不能靠天才,也不能等待灵感,最重要的是勤奋,他说:“灵感不会拜访懒汉。”

  《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1869)取材于莎士比亚名剧。此前柴可夫斯基曾与一位女演员热恋,因而在描写剧中主人公的爱情时,他情不自禁把对心上人那刻骨铭心的爱注入乐曲中,写得十分感人。整部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音乐形象,完美地揭示了莎士比亚原著的本质。他在乐曲中塑造了爱情和死神两个音乐形象,而爱情的形象表现得极其鲜明。渴望爱情、追求幸福,是它的基调。这部作品使他一举成名,进入俄国一流作曲家的行列。

  柴可夫斯基在乡间仅用十天写成以莎士比亚名剧为题材的同名交响幻想曲《暴风雨》(1873),优美的乐曲一泻千里。当时他心境愉快而宁静,白天在树林漫步,夜晚坐在窗前静思,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着他,使他一气呵成。

  《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是柴可夫斯基早期大型作品中最明朗乐观的一部,充满青春活力和欢快情绪。第一乐章开始,犹如和煦的春风迎面扑来,又像阳光洒满大地,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作曲家以乌克兰民歌为基础,经过加工,作为这一乐章的主旋律,富有强烈的民族色彩。第二乐章优美、抒情,牧歌音调的主题沁人心脾。第三乐章是欢乐的颂歌。全曲结尾,高潮迭起,其磅礴的气势、亢奋的情绪、辉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洋溢着青春激情的旋律几经反复,越来越热烈豪迈,形成一个欢腾壮阔的巨浪,在凯歌般的音乐中结束。这是一首庄严壮丽的生活颂歌,因此有人称它为继贝多芬《欢乐颂》之后的俄罗斯的《欢乐颂》。

  然而这部名曲问世之初却经历了一番戏剧性的波折。柴可夫斯基为听取钢琴家鲁宾斯坦的意见向他弹奏了自己的新作。第一乐章结束,却是令人失望的沉默,全曲弹完依然是难堪的沉默。过了片刻,钢琴大师才开口,滔滔不绝地责备这部作品毫无价值。柴可夫斯基什么也没说起身便走。卢宾斯坦紧跟在后,给他指出许多需要彻底修改的地方。

  “我一个音符也不改!”柴可夫斯基断然回答。他果真一个音符也没动,只是将乐谱上的献词“献给尼·鲁宾斯坦”改为“献给冯·彪罗”。德国钢琴家彪罗是他的好友,收到这件献礼十分欣喜,1875年于波士顿进行首演,自己担任钢琴演奏,演出后好评如潮。尤其第三乐章受到热烈欢迎,每次演出结束,他都得应观众要求重奏这个乐章。首演成功,彪罗立即给作曲家发来贺电称赞道:“乐思是这样新颖、高贵、有力。形式精炼,风格别致——处处蕴藏着匠心和功力。”

  有趣的是,曾将这部作品批得体无完肤的鲁宾斯坦后来也多次在国外演奏它,使他获得国际声誉。柴可夫斯基终于维护住自己的创作个性,并取得胜利。

  《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他最早进入欧美音乐圈的代表作,成为19世纪俄国钢琴艺术的一个顶峰。

  随后柴可夫斯基写了芭蕾舞剧《天鹅湖》(1875),全剧包含大量脍炙人口的乐段。整出舞剧的音乐优美流畅,迷人的旋律如同泉水般缓缓流淌。贯彻全剧的天鹅主题是剧中的主要音乐形象,它温柔优雅,委婉动听。《四小天鹅》舞曲轻盈活泼,富有俄罗斯民族韵味,为广大听众所喜爱。令人陶醉的还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曲》、清新欢畅的《那不勒斯舞曲》、快速狂热的《匈牙利舞曲》和粗犷有力的《马祖卡舞曲》。在这部芭蕾舞剧中,柴可夫斯基对舞剧的音乐进行了重大革新,突破传统舞剧音乐的程式,提高音乐在剧情方面的作用,使《天鹅湖》成为近代芭蕾舞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876年柴可夫斯基应《小说家》杂志之邀,谱写一部以十二个月时序为题的钢琴套曲《四季》。这种别出心裁的约稿激起作曲家的兴趣与创作热情。《四季》并非一次完成,而是作者根据自然景色和人民生活习俗每月即兴创作一首。他让仆人按时提醒他。每当仆人告诉他该交稿了,他一挥而就,一首精美乐曲便诞生了。《四季》中每首乐曲都像一幅色彩缤纷的俄罗斯风景画或风俗画,其中《六月·船歌》最为出色,俄罗斯风格的旋律十分迷人。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广泛的听众,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

  当时他是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但收入不高。鲁宾斯坦请求热爱音乐的富孀梅克夫人帮助这位穷音乐家。她被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所感动,欣然允诺。1876年年底她和柴可夫斯基开始通信。在信中两人畅谈音乐而成为知己,但相约永不见面。他称梅克夫人是“不能看见的天使”。

  l877年秋,柴可夫斯基为摆脱不幸婚姻而出逃,痛苦与绝望几乎把他吞噬。是梅克夫人从精神和物质上拯救了他。他在国外休养,写信向她表示:“今后我写的每一个音符都要献给你。”

  他逐渐康复能够创作了。紧张而充满乐趣的工作帮助他从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他乐思汹涌,一切烦恼消失,作曲成了无休止的乐事,一部部充满灵感的作品从他的笔下诞生。献给梅克夫人的《第四交响曲》(1877)乐谱上题着:“献给我最挚爱的朋友。”这部交响曲标志着他的创作已进入成熟阶段。

  歌剧《叶夫根尼·奥涅金》(1878)写得十分精彩,无愧于普希金的原著。柴可夫斯基善于用音乐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吉亚娜写信那场的咏叹调,展现出作曲家准确把握人物最细微、最隐秘的情感变化的惊人技巧。他运用冲动、奔放的旋律描绘一个初恋少女的美好情怀。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青春》,表达出年轻诗人在决斗前夕惋惜青春流逝、眷恋生命和渴望爱情的复杂心情。两首咏叹调都是音乐会的经典曲目。

  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1878)时,他写信告诉梅克夫人:“春天来了,它显示出自己的全部瑰丽。阳光明媚而温暖,树木吐出新芽,山花遍野,还有那月夜。我的朋友,我无法向你表示这一切令我多么陶醉。我非常好,非常安宁,对工作顺利感到满足,健康状况极佳,对未来没有什么担忧和惶恐,我可以大胆地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幸福’。”

  这段自白表明《小提琴协奏曲》的基调——乐观、活泼,近似《第一钢琴协奏曲》。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而且吸收了俄罗斯民间舞曲的强劲节奏。第三乐章尤其激动人心,把全曲推向高潮。这是一部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出俄罗斯人民的热情奔放。这部协奏曲堪称传世杰作,是所有演奏家们必演的曲目。现今,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同贝多芬、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1878年柴可夫斯基回国。梅克夫人请他到自己空闲着的花园别墅去。他在那里住了两周,每天作曲和写信,这是梦境般的美妙生活。临走时他给女主人留下了一件礼物——小提琴和钢琴小曲集《怀念可爱的地方》,里面包括《沉思》、《谐谑曲》和《旋律》三首。其中最美的当数《旋律》,优雅动人,宛如一根丝带,一下子就能把你的心缠住。

  在“天使”守护下,柴可夫斯基灵感勃发,作品源源不断地问世。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