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王晓欣:契丹 曾是“中国”代名词
来源: 每日新报11月29日13版发稿时间:2015-12-01 09:14

  王晓欣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注蒙元少数民族史研究。

  契丹和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人们对“辽国”和“契丹”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作品、小说等,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天龙八部》里的萧峰。在人们的印象中,契丹属于“胡人”“蛮人”,甚至是对中原的侵略者。然而,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其中所描述的契丹人与实际中的契丹人并不一样。今天,王晓欣教授走进《讲场》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故事。

  契丹是来自马背上的民族

  影视书籍对其描述有偏差

  契丹和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人们对“辽国”和“契丹”的了解大多是通过连环画,或者小说。比如人们在看连环画《杨家将》时,会有“辽国”的人马出现,和杨家作为对手打仗。年轻人比较熟悉的金庸武侠小说,也写过很多关于“辽”“契丹”的故事,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天龙八部》里的萧峰,此人被人们称作英雄,他就是契丹人。实际上,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书籍,人们对契丹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很多误解,包括《杨家将》里展开描述的契丹人的形象。

  契丹是来自马背上的民族,它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但是这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和文化与我们以往所见的那些游牧民族,比如匈奴、突厥、回纥等,有很大的不同,它包容了游牧和农耕两种不同的文明,以前的游牧民族是和农耕民族对峙的,唯独契丹却是两者兼有之的。

  契丹本身是个草原民族,但在历史上,由于这个民族活动、行为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几乎成了“中国”和“汉人”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外国人凡是讲到中国的时候,并不是说“中国”而是叫“契丹”,他们也不说我们是中国人,而称我们为“契丹人”,那时候提到“汉人”,也不称之为“汉人”,也叫“契丹人”。可见这个民族对我们的影响非同一般。虽然契丹人在历史中逐渐远去,但他们的后裔仍然活动和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比如达斡尔族。还有一点就是,汉民族是世界上混血性最大的民族,尤其在北方,几乎很少有纯正的“炎黄子孙”,因为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血统来自契丹。契丹已经消失在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了。从地域来说,华北大地曾经长期在契丹的统治下生活,这个地方打下了契丹的很多烙印,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有些文物古迹是契丹人所遗留的,比如天津市区内的一些古迹,蓟县的独乐寺,天津也是契丹统治的一部分。

  中国北方民族分为三大语族

  契丹并非匈奴而是鲜卑族的分支

  中国北方民族种族众多,但都有系统可循,从民族学或语言学角度来说,中国北方各民族语系都属于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总共有三个大语族,即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最早兴起的,在中国文献中有记载的对北方民族的概称通常叫做“戎狄”,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草原上有很多胡(即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其中有一支属于西胡类型的,后来发展成为匈奴(族),还有一支是东胡类型,在东北地区叫“肃慎”,这三支族群是后来中国北方民族大系统的源头。他们是最早形成的部落联盟,甚至形成草原帝国的族群。

  北方种族的大致发展脉络是,“戎狄”分出三大语系种族,属于突厥语族部落的有丁零和匈奴(西胡),丁零分为坚昆(柯尔克孜人的祖先)和铁勒(高车〈ju〉或敕勒),铁勒后来发展成突厥和回纥帝国。如今我国西部的部落民族,基本都是突厥语族。最早统治草原的是匈奴,匈奴的种族出处并不清楚,但我国学者一致认为它与突厥语族更近。

  在西胡语族的东边,即东胡语族系统。被匈奴人打垮后,东胡分出两个支,一个是乌桓,一个是鲜卑。三国时期曹操东征,打到河北一代延伸到秦皇岛地区,把乌桓收服了,乌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汉族中。而鲜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建立过很多政权,鲜卑分为两个大支,一支是东鲜卑,一支是西鲜卑。东鲜卑又有三个分部,其中比较大是宇文部,另外两个是慕容部和段部;西鲜卑也有三大分部,最有名的就是拓跋部,拓跋部后来建立了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东鲜卑最后发展成为契丹。此外,鲜卑还有一个比较原始的部落叫室韦,在北魏政权建立时期它依然留在草原上,随后,其慢慢发展出了蒙古。因此,契丹属于东胡蒙古语族系统的民族,它和鲜卑人、蒙古人都有亲缘关系,是东胡的后裔。契丹与突厥人、回纥人的关系并不大。东北地区的通古斯语族系统比较单纯,先秦时候叫肃慎,三国时期,汉文书有记载叫挹娄,隋唐时叫勿吉,唐以后叫靺鞨,在辽以后就出现了女真,到了明代,就出现了后来的满族。

  契丹祖先分为八部

  第一任皇帝立国号“契丹”此后改为“辽”

  契丹是东鲜卑宇文部的一个分支,他们以畜牧业、狩猎为生,据《魏书》的记载,当时契丹人每年要向北魏王朝贡马,后来这个部落发展得很快。北齐曾经向该部落发起过一次军事行动,只一次就俘虏了契丹十万口人,数十万头牲畜。这说明契丹在当时已经有很大规模了。《辽史》和《契丹国志》记载了契丹祖先的一些传说,《东都事略》记载,“契丹的祖先乘着一匹白马,有一名女子驾着一头灰牛,两人在辽水之上相遇,然后结为夫妇。两人育有八个男孩,其中一个男孩叫大贺氏。八个男孩后来分为八个部落,部落的酋长叫大人。”这是契丹最早的部落形态,部落形成的时间大约是在隋唐之际,白马和灰牛很可能是他们两个部落的图腾。

  他们的祖先最早分为八部,如今学者称其为“古八部时期”,八部之中大贺氏最为强大,大贺氏就是现在达斡尔族的祖先,“达斡尔”是唐代“大贺”的发音。他们的祖先被叫做“大人”,八部的大人只推举出一个作为八部共同的首领,这个人被叫做“军长”或“可汗”作为最高首领,另外还有一个负责军事的首领被称为“夷离堇”,这个词来自于突厥语,他和可汗成为二头首长,是“二元”领导体制,这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一种独特产物。可汗虽然是大家推举的,但是有三年一任的任期,基本固定在某个家族里,而夷离堇的推选,既无任期也无家族背景,主要是看这个人是否骁勇善战。起初,夷离堇的地位比可汗低,但随着打仗、打胜仗,夷离堇的权威和声望慢慢超过了可汗,这也预示着部落中的氏族领导体制将要发生变化。

  从8世纪30年代开始,契丹部落联盟首领位置从大贺氏家族首领转到了姚撵氏家族的首领,而夷离堇的职位,由于该部落很能打仗,一直由叠拉部的耶律氏担任,后来成为契丹开国皇帝的耶律阿保机就出生在这个家族。据传说,在耶律阿保机出生前,他母亲梦到太阳掉落怀中,然后就怀了阿保机,其出生时,室内神光异香,阿保机一出生就有三岁孩子那么大,而且当时就能满炕爬,三个月就会走路说话,而且会未卜先知。耶律阿保机生于公元872年,901年继承夷离堇之位,907年被推为可汗,916年被推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定都上京临潢府。这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第一次明确建立城邦首都。为什么叫契丹,据《金史》记载,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契丹代表镔铁和刀剑,至于“辽”,则是辽河流域。第二任皇帝就改国号为“辽”。

  唐朝中叶以后,契丹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的首领因为接受了唐代的招抚,唐王朝给他们世袭,赐予他们“李”姓,那时候他们的很多贵族都姓李,到了唐后期,尤其是武则天和唐高宗后期,契丹的势力越来越强盛,在东北地区,奚和契丹被唐王朝称之为“两番”,唐王朝早期北部最大的威胁是突厥,但是到了中后期,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奚和契丹。

  契丹和辽的对外扩张

  灭后唐占据中原

  契丹国建立后,耶律阿保机不断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了突厥遗部、沙陀、奚、吐蕃等部和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渤海国是由唐朝漠河人建立的国家,渤海国是当时非常先进的农业国家,手工业、商业相当发达,同时还拥有重要的铁矿,当时的冶铁中心叫铁力州,也就是现在的鞍山。这样一来,契丹的经济实力大增,耶律阿保机赐予渤海国一个新国名,东丹国,即契丹以东,并让太子耶律辈做东丹王。

  926年,耶律阿保机征服渤海,在回京途中病死。其位本应由太子耶律辈继承,但由于其向往儒家文化,在重臣和皇后的支持下,由二皇子耶律德光继位。由于其喜欢中原文化,因此不受皇后待见,也颇受二皇子的排挤,虽然耶律辈一再表示自己不参与权位争斗,但依然被二皇子猜忌,无奈之下,渡海由山东上岸,投奔当时五代后唐控制下的中原地区。唐明宗很礼遇他,赐其名为东丹慕华,后来赐其李姓,李赞华,并赐一宫女为其妃子,此后,李赞华再也没有回到契丹。946年,这位李赞华被后唐末帝李崇科的手下暗害,直到他的儿子后来当上了辽世宗,之后的辽朝皇帝大部分都出自于“世宗系”,耶律辈才在契丹皇室中恢复了他的地位,并追送其皇帝之位。

  在耶律德光继位的第十年,中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唐的河东节度使(河东即山西)石静堂在太原起兵反叛,但由于兵力不足,抵挡不住朝廷兵力,因此石静堂手下一名名为商维汉的幕僚献奸计,让石静堂向北边的契丹寻求兵力帮助。商维汉出使契丹,跟契丹约定,事成之后割地称臣,以父礼视之,耶律德光这才答应,并趁机大军南下。灭掉后唐后,石静堂真的拜耶律德光为父,当时石静堂年长11岁,被耶律德光册立为大静皇帝,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938年,石静堂按照约定向耶律德光贡献了“燕(北京)云(大同)十六州”,这是中原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之一。946年,契丹军杀进开封府,灭亡后唐进占中原。

  本版撰文整理 白颖文

编辑:聂际慈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登上《...
南开大学示范微党课在央媒多...
【庆祝第40个教师节】南开大...
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
【庆祝第40个教师节】南开两...
南开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南开大学喜迎6000余名硕博新生
学校部署新学期实验室安全工作
【党纪学习教育】学校党委部...
2024激光光丝国际研讨会(COF...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