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见证张伯苓爱国三问演讲的《南开校友》创刊号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9-17 08:29

刊载张伯苓演讲稿的《南开校友》(南开大学档案馆藏)

张伯苓演讲记录稿(部分节选)

  文/ 袁伟 张兰普

  1898年,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又经历了国帜三易之辱的张伯苓,怀抱教育救国之志,毅然弃戎从教,受聘于严馆,开始了其一生的教育生涯。经过二十余年的教育实践,张伯苓与教育家严修一道,于1919年9月创办了南开大学,开启了南开教育体系的新阶段,踏上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新征程。在南开大学创建初期,张伯苓等老一辈南开人学习借鉴西方高等教育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土货化”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有爱国之志、报国之才的优秀人才。其中南开大学最杰出的校友周恩来,是南开大学的首届学生。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1934年10月,在南开学校成立30周年、南开大学创办15周年之际,张伯苓总结南开30年的办学经验,将南开校训定为“允公允能”,他的愿望,就是将南开的学生培养成为“公”“能”兼具的救国之材,实现其教育救国,科技兴国的初心和使命。至此,爱国报国、公能日新的南开精神与育人理念已基本形成。

  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环伺之下,时刻面临瓜分豆剖的危险。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侵吞全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长城一线,进入冀北、冀东地区,直逼平津。至1935年7月《何梅协定》生效,在平津二市与河北省,只能有日本军队驻扎,而中国却没有驻军权,整个京津冀成为一个完全不设防的区域。

  位于天津的南开大学,直接面对如此的黑云压城之势。1935年9月17日,张伯苓校长在该校秋季始业式上,对其500余名师生,以及在此借读的东北大学学生,发表了《认识环境,努力干去!》的长篇演讲。

  在演讲中,张伯苓告诫南开的师生,现在中国与华北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危险,但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环境下,中国人仍然各存私念,不能合作,“就知道为子孙为家族,可是不知道为国”,这是国人的首要弊端。他呼吁中国人“要下修养工夫,练习公。”

  他指出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的第二个弊病就是不愿意别人好。“大家在一块谈,谈到别人的坏处,大家精神百倍。说人好处,就不高兴了。”他说,“中国人愿意国家好,可是不愿意有好人,这都是自私,度量不大。现在我给你们想几句话: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

  张伯苓强调,你要是愿意中国变好,就得愿意中国全都是好人。他要求南开的师生,要“公”、要“诚”、要“努力”,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促进,“要往上长。”

  这一番演讲,这三个问题,其言谆谆,其意切切,就是要振奋起师生的爱国斗志,激励当时的南开人坚定信念,团结奋斗,爱国报国。面对民族危亡之势,南开师生弦歌不辍,为延续中华民族文脉而潜心努力;面对敌寇的入侵,更有南开学子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前线,血洒疆场。

  崇高的思想,自有其穿越时空的价值。出版于1935年10月15日的《南开校友》第1卷第1期(创刊号)刊登了这次演讲的完整内容,成为了南开大学档案馆的珍贵馆藏,是研究南开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历史档案,具有很高历史价值,以及重要文化意义。

  这份演讲稿跨过历史的长河,走出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语境,走出神州陆沉、存亡绝续的背景,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其所记载的“爱国三问”,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仍然需要我们一代一代这样问下去、答下去。

  自2018年开始,当年这直击心灵的三句问话重新响彻在南开大学每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南开人也给出了属于新时代的响亮回答: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昌盛!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迎来...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南开大...
南开大学召开2025年度学生军...
南开科研团队在室温二维拓扑...
南开科研团队开发肿瘤微环境...
10位教师荣获2025年度“南开...
喻云林为南开学子讲授思政课
南开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南开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登上《...
南开大学示范微党课在央媒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